第1章 绪论
1.1 装配线平衡优化问题
1.1.1 装配线的特征和应用
1.1.2 装配线平衡问题
1.2 人机协同装配线平衡优化
1.2.1 员工装配线平衡问题
1.2.2 机器人装配线平衡问题
1.2.3 人机协同装配平衡问题
1.3 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
1.3.1 双边装配线布局
1.3.2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
1.3.3 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
1.4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1.4.1 精确方法
1.4.2 启发式算法
1.4.3 智能优化算法
1.5 本书的特色和主要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员工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
2.1 问题描述
2.2 研究概述
2.3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
2.3.1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2.3.2 模型的拓展
2.4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编码和解码
2.4.1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编码
2.4.2 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解码
2.5 单解智能算法
2.5.1 编码、解码和邻域结构
2.5.2 模拟退火算法
2.5.3 延迟接受爬山算法
2.5.4 禁忌搜索算法
2.5.5 变邻域搜索算法
2.5.6 迭代贪婪算法
2.5.7 迭代局部搜索算法
2.6 案例测试和结果分析
2.6.1 实验设计
2.6.2 不同的解码和节拍获取方式性能对比
2.6.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机器人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
3.1 问题描述
3.2 研究概述
3.3 机器人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
3.4 群智能算法
3.4.1 编码和解码
3.4.2 采取的邻域结构
3.4.3 遗传算法
3.4.4 离散粒子群算法
3.4.5 原始布谷鸟搜索算法
3.4.6 离散布谷鸟搜索算法
3.4.7 原始人工蜂群算法
3.4.8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
3.5 案例测试和结果分析
3.5.1 实验设计
3.5.2 参数校验
3.5.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人机共线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
4.1 问题描述
4.2 研究概述
4.3 人机共线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模型
4.3.1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4.3.2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二
4.3.3 模型的拓展
4.4 智能优化算法
4.4.1 编码、解码和邻域结构
4.4.2 原始人工蜂群算法
4.4.3 人工蜂群算法1
4.4.4 人工蜂群算法2
4.4.5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
4.4.6 原始蜂群算法
4.4.7 改进蜂群算法
4.4.8 案例展示
4.5 案例测试和结果分析
4.5.1 实验设计
4.5.2 对比结果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
5.1 问题描述
5.2 研究概述
5.3 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模型
5.3.1 人机串行协同装配线平衡数学模型
5.3.2 人机并行协同装配线平衡数学模型
5.3.3 模型的拓展
5.4 智能优化算法
5.4.1 编码、解码和邻域结构
5.4.2 原始候鸟优化算法
5.4.3 改进候鸟优化算法1
5.4.4 改进候鸟优化算法2
5.4.5 案例展示
5.5 案例测试和结果分析
5.5.1 实验设计
5.5.2 对比结果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考虑成本和效率的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的多目标优化
6.1 问题描述
6.2 研究概述
6.3 多目标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模型构建
6.3.1 考虑人机串行协作的多目标模型
6.3.2 考虑人机并行协作的多目标模型
6.4 多目标优化算法
6.4.1 编码和解码
6.4.2 邻域结构和交叉操作
6.4.3 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
6.4.4 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
6.4.5 原始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
6.4.6 改进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
6.4.7 多目标候鸟优化算法
6.4.8 案例展示
6.5 案例测试和结果分析
6.5.1 实验设计
6.5.2 多目标算法评价指标
6.5.3 对比结果与讨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实例研究
7.1 背景介绍
7.2 员工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案例
7.3 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平衡优化案例
7.4 考虑成本和效率的人机协同双边装配线的多目标优化案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