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常生活与手机实践(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农民工民族志研究)/传播民族学研究丛书/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40911
  • 作      者:
    作者:高莉莎|责编:张静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是国内较早关注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现状的民族志作品。作者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网络民族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四年完成了这一研究。本书讲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独特的手机实践方式:他们通过智能手机建构网络族群空间、重构传统仪式、界定族群边界并由此重组社会结构。面对回不去的村寨、融不进的城市和“茧”化的网络,农民工群体通过独特的手机实践方式在充满悖论的空间进行即席书写。在此过程中,他们如同戴着枷锁的舞者,既在生活的困顿中挣扎,也在此中时常洋溢出生活的诗学。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从日常生活开始
二、农民工研究:概念、研究范式及反思
三、研究问题
四、本书结构
第一章 理论探讨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实践”
第二节 日常生活空间:个体再生产的实践空间
第三节 手机:具身化媒介
第四节 分析框架
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第一节 民族志方法及研究适切性
第二节 研究过程
一、入场:尴尬的空间 创造性的场所
二、融入:从“老板娘”到“高老师”
三、田野:从“线下”到“线上”
小结
第三章 变迁中的村寨日常生活空问
第一节 走进乐乡
一、自然地理交通及经济发展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媒介使用
第二节 传统礼俗空间重构与新空间生产
一、奇观式婚礼与“好日子”的建构
二、“小年轻”的亚文化拼贴空间
第三节 裹挟于社会转型中的村寨变迁
一、“空心村”的日常
二、拉开的贫富差距
三、“退路”在何方?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生产
第一节 碎片空间
第二节 身体展演与狂欢空间
小结
第五章 手机与日常生活空问重构
第一节 族群空间
第二节 仪式空间
第三节 舆论空间
一、一个真实版的《手机》故事
二、跨越边界的“游街示众”
第四节 “自我”与“他者”:交往的边界
第五节 埋葬手机:无奈的手机“实践”
小结
结论与反思:“生活诗学”抑或戴着“枷锁”舞蹈?
一、“生活的诗学”
二、戴着“枷锁”舞蹈?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主要报告人基本情况
附录三 优酷视频及点击率
附录四 视频使用频率较高的几首伴奏歌曲的歌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