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08628
  • 作      者:
    作者:陈园园|责编:赵静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研究的思路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指导,以文献史料为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为时间依据,紧紧围绕“宁波高等教育发展”这一中心课题,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宁波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宁波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浙东文化的双向互动,宁波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全面探析,宏观勾勒出宁波高等教育发展脉络,整体把握宁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预测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以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解决高等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借鉴。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题旨
二、研究时限及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宁波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宁波高等学校的接管、改造与组建
三、宁波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四、“文革”中的宁波高等教育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宁波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5)
二、宁波高等教育的探索改革时期(1986—1998)
三、宁波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时期(1999—2010)
四、宁波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时期(20ll一2018)
第二章 宁波高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
第一节 宁波大学
一、办学定位
二、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二节 宁波工程学院
一、办学定位
二、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三节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一、办学定位
二、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四节 浙江万里学院
一、办学定位
二、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五节 宁波财经学院
一、办学定位
二、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六节 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办学定位
二、教育教学
三、学科建设
四、人才培养
第三章 宁波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创新办学体制,激活民办教育
一、创新办学理念,为激活民办高等教育提供思想引领
二、制定政策法规,为社会力量办学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多种办学形式,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第二节 创新战略布局,提升教育功能
一、制定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规划长远目标
二、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三、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
第三节 创新管理机制,拓展民办高校筹资渠道
一、政府引导
二、创新机制
第四节 创新人才机制,提升师资水平
一、纳入发展规划,加强政策保障
二、实施重点工程,突出高端人才
三、健全培养体系,推进素质提升
四、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激励评价
五、着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第四章 宁波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探析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联
一、高等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二、地方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宁波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交互耦合
一、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
二、宁波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三、宁波产业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交互耦合
第三节 经济视域下宁波高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一、办学整体实力不够强,服务地方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不协调
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专业结构未对接产业集群优化
四、办学模式空间结构未对接产业集群变革
五、高校、政府、地方三者之间的目标错位、互动不畅
第四节 “两大中心”背景下宁波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径
一、两大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
二、合理规划宁波高等教育发展
三、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四、基于地方优势,打造品牌专业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特征
第一节 适度超前,高水平大学稳步发展
一、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
二、抢抓机遇,规划建设高校
三、创新管理,出台支持政策
第二节 体制创新,教育多元化走向纵深
一、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政府和学校两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二、在办学体制上,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在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合作新路径
第三节 内涵发展,优质高教资源逐步聚集
一、健全制度保障,完善组织架构,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推行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建构系统培养体系
三、强化科研竞赛的育人功能,拓展创新实践培养渠道
第四节 政府主导,高校与城市良性互动
一、以行业为导向开展应用型研究
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
三、完善科技成果服务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