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袁木同志心血之作精编,分新闻作品、调研文稿两篇,时间跨度从1964年至2004年。作者的这些文章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作品脍炙人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调研文稿坚持党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强,集中了作者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究、措施。
从作者的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到新闻通讯的力量和热情,这些作品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立体、深情、饱满的中国故事,读后令人震撼。从作者的调研文稿中,不仅可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实践轨迹,也不难看到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态度、写作风格,值得后人仔细研读。
大庆精神大庆人
列车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奔驰着。它掠过一片片田野,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座座城市,把我们带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庆。
大庆,不久前人们对她还很陌生。如今,人们在各种会议上,在促膝谈心时,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她,传颂着她。有机会去过大庆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个几年前还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现在已经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描述着大庆人那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没有经受过革命战争洗礼和艰苦岁月考验的年轻人说,到了大庆,更懂得了什么叫作革命。身经百战的将军们,赞誉大庆人“是一支穿着蓝制服的解放军”。在延安度过多年革命生涯的老同志,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说:到了大庆,好像又回到了延安,看到了延安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
我们来到大庆时,这里还是严冬季节。迎面闯进我们眼底的,是高耸入云的钻塔,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一列列飞驰而去的运油列车,一排排架空电线和星罗棋布的油井。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现代化石油企业的壮丽图景。同它相对衬的,是一幢幢、一排排矮小的土房子。它们有的是油田领导机关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有的是职工宿舍。夜晚,远处近处的采油井上,升起万点灯火,宛如天上的繁星;低矮的职工宿舍里,简朴的俱乐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乐的革命歌曲声,在沉寂的夜空中回荡。到过延安的同志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想到大庆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大功,怎么能不联想起当年闪亮在延水河边的窑洞灯火哩!
但是,对于大庆人说来,最艰苦的,还是创业伊始的年代。
他们是普通劳动者
——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
十三陵水库工地集体劳动散记
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粒都被晒得发烫。周恩来同志领先打着一杆鲜艳的红旗,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组成的劳动队伍,这时正在迎着十三陵水库的拦洪大坝,向着他们的劳动现场进发。
这是一面标志着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的红旗。一个多星期以来,五百多位领导同志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这里紧张地劳动,流下了他们的汗水。
每天下午三时,银笛一响,人们立刻从比比相连的地铺上一跃而起,列队出发。不论总理、部长、副部长、司局长以至工地技术员、卫生员或行政管理人员,大家一起徒步八里去上工,一路上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十一时,人们才背着水库大坝上的万盏灯火,回到驻地。有时,这支队伍在路上同青年水库建设者们迎面相遇,调皮的年轻人就故意高声地挑起战来:“黄忠队,唱一个吧!”“老头儿”们也不示弱,老远地看到年轻人就争取主动:“小伙子们,来一个!”在这互相挑战的热情的呼唤声和欢笑声中,愉快的歌声就在热风中荡漾起来。
这里没有首长
第一天,水库指挥部沙西工段政治委员白寿康同志被请来向大家分配任务,指示工作。他刚刚说出“我们欢迎首长们……”的第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立刻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王震同志紧接着对白寿康同志补充说:“现在你是首长,我们是你的部下。”
要想如实地表达出工地上愉快欢乐的沸腾气氛,表达出我们敬爱的领导同志们热爱劳动的感情和他们的干劲,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炎热的太阳晒得石头烫手,人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快乐地把大石头称作“西瓜”,把小石头称作“香瓜”,一面有节奏地高喊着这样的呼号:“嘿!来了一个大西瓜!”“又来一个小西瓜!”一面飞快把石块运向料堆。几十辆独轮车装着石块在工地上轻捷地转动,人们担起石筐健步如飞,这支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的劳动队伍,几乎个个都想在劳动中赛一赛干劲。周恩来同志在大家的集体劳动还没有开始时,就一个人推起一辆小车练习起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骑马摔坏了右臂,至今他这支胳臂还不能完全伸直,虽然人们一再劝阻,他在干了装料、拉车等活儿以后,还是坚持推了几车石料,要学一学这种劳动。罗瑞卿同志再三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干起活来要量力而行,稳步前进,而他自己一到工地就忘记了自己对别人的告诫,越干越猛。第一、二两大队的队长、陈国栋同志和余光生同志身体健壮,穿着短裤,脚登球鞋,是工地上的“少壮派”,他们不仅指挥得好,并且带头劳动得好。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龚子荣同志在这里担任着支队政治委员的职务,他同连贯同志是工地上出名的一对“矮胖子”,他们俩人一直坚持抬石筐,始终不懈,人们都称赞他俩坚持劳动的毅力。李葆华同志被石头砸破了手流了血,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包扎一下以后,干得越发起劲。
上篇
大庆精神大庆人 / 3
他们是普通劳动者 / 12
红旗越举越高 / 17
康庄大道 / 21
在岗位上 / 26
在革命化的道路上 / 35
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 45
井冈山上的三代人 / 48
祖国需要这样的新型农民 / 52
访七十二岁入党的农民温桂七 / 56
“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 / 60
钢铁工人们的献礼 / 64
将军的记忆 / 65
红色岁月 红色历程 红色史诗 红色经典
一支建设祖国钢铁工业的“野战军” / 68
祖国工业化道路上的又一个胜利 / 70
记察哈尔人民与旱灾的搏斗 / 73
难忘的会见 / 75
永远高举红旗前进 / 77
毛田纪事 / 81
下篇
南行印象 / 89
广东纪行 / 94
浙江见闻 / 102
东北调查纪实 / 107
关于加强经济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 116
玉林地区经济振兴之路 / 122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考察 / 135
从吴江看苏南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 154
太行纪行 / 168
金川纪事 / 178
希望之旅 / 186
安徽调查札记 / 199
关于苏南乡镇企业改革情况的调查 / 210
农村龙头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 223
大庆精神大庆人·袁木 著
关于商丘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 228
对一个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 238
“义乌现象”的思考 / 250
发展特色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 256
河北省搞好国有企业的十条措施 / 266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 / 273
再访张家港 / 284
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和现代化之路 / 292
加快培育我国行业的龙头企业 / 303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势在必行 / 311
参观三峡枢纽工程随感 / 322
用科学发展观,调整大兴安岭林区总体发展方向 /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