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40065
  • 作      者:
    作者:许庆如|责编:陆思洋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世纪初叶至抗战爆发前的山东乡村教育为研究对象,考察近代山东乡村教育变革的推动力量以及教育转型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希望能够从地方层面探讨近代乡村教育革新的实然状况,并为当今乡村教育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提供历史借鉴。本书以近代山东乡村教育变革的历程为经线,以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为纬线,力图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区域乡村教育转型图景。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近代教育改革前的山东乡村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 山东乡村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一、齐、鲁文化起源及其特点
二、齐鲁文化的合流与发展
第四节 丰厚的传统教育资源
一、遍及县乡的官学与书院
二、种类多样的塾学
第五节 新式教育的最初呈现——教会学校
一、近代山东教会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二、教会学校与山东乡村教育变革
第二章 艰难的转型: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的变革历程
第一节 新制的起步:山东乡村教育的兴起(1901—1911)
一、清末国家层面的教育变革
二、清末山东基层教育管理机构的初设
三、新式乡村学堂的设立与新学师资培养
四、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趋新
第二节 动荡中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曲折前进(1912—1929)
一、县级教育行政机构与监督机构的建立
二、乡村学校的发展与师资培养水平的提升
三、民初课程、教材及教法的变革
第三节 短暂的辉煌:乡村教育的稳定有序发展(1930—1937)
一、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对地方教育行政的整理
二、义务教育的推广与乡村短期小学的设立
三、逐渐完善的乡村师资培养与检定
第三章 学校何以嵌入乡村:不同办学主体对近代乡村新学的推动
第一节 基层官员的力量:地方官对新学的策划与督促
一、一位清末地方官员眼中的教育变革——以柳堂为例
二、民国时期地方官对新式学校的推动
第二节 士绅与民众:民间多元传统兴学力量的延续与合作
一、士绅办学兴教传统的延续
二、家族的兴学力量
三、民众热心助力新学
第三节 学校毕业生:现代教育接受者对新学的反哺与经营
一、办学与教学:新生代办学者的多重任务
二、张芹香办学:师范毕业生办教育的典型案例
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为教学者的学校毕业生
第四章 乡村教育变革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私塾与学堂之争
一、遭遇挑战:乡村私塾与学堂的文化冲突
二、反复进行的私塾取缔与根深蒂固的乡村私塾
三、乡村新式学堂势弱的原因分析——乡村民众的视角
第二节 教育变革与近代乡村学务权力的重新分配
一、中央与地方:地方学务权逐渐收归中央
二、乡村学务地位的提升与不同利益群体对办学权的争夺
第三节 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城乡教育差距的文化审视
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城乡一体特征
二、近代教育变革与城乡教育差距的出现
第四节 以国民之母的名义:乡村女子教育与新女性培养
一、走出家门,入学读书:近代以来的女子教育变革
二、起步较早,步履维艰:山东乡村女子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三、自由、独立与平等:女子教育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第五章 以学校为乡村改造之中心: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山东乡村教育
第一节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以邹平为中心
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二、乡学村学的设置与运行
三、致力于普及贫苦儿童教育的共学处
四、旨在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乡村建设师范学校
第二节 民众教育实验区及乡村教育实验区
一、山东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区——以祝甸乡为中心
二、乡村教育辅导委员会之乡村教育实验区
第三节 乡村师范学校的乡村建设实验
一、乡村师范学校义务教育实验区的设立
二、一个乡师的义务教育实验——以滋阳乡师为例
三、学与做:乡村师范与教育推广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