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思维)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4248237
  • 作      者:
    作者:孙其昂//王莹//张建晓|责编:陈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其昂,男,1954年生,浙江慈溪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优秀“两课”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政府社科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著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探索》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学生为本,立足高校社会,运用社会思维,系统阐释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理论基础、内外部结构、整合路径、工作机制、载体体系、保障体系、科研基础等多个方面,并着眼于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总结分析多个高校的个案,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本书可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等参考,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书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手,系统分析高校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课题名称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题既是一项理论研究课题,也是对策咨询项目,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人无时不在社会中。价值观为人所掌握,是在人与社会相互塑造过程中实现的。为此,课题立足于高校,又不离开社会,始终以社会作为基本方法论,探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具体运用。开展学术探索,旨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指导,课题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施性。课题立足于高校,着眼于江苏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为江苏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对策建议。根据这一目标,运用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学术成果,我们在“实现”上做文章,力求创新思维,形成了下列特点。

第一,社会思维。这里所说的“社会”有三个含义,一是社会决定意识。社会是价值观存在的基础,是价值观塑造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观念教育课题,但以社会(实际)为基础;离开社会(实际),思想观念就无从谈起。二是高校是社会。大学生所在的高校塑造所在高校的大学生。每一名大学生都在特定的高校求学,高职高专、民办高校、二本高校、一本高校等对所属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塑造功能。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高校,高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参与塑造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情感志向。三是社会是系统。社会是多要素、多层级的系统整体,社会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无论自外至内还是自内及外,影响和塑造都是系统性的。所谓社会思维,就是立足于社会展开探讨和实践。本书名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研究”,便是将视野聚焦于高校。高校是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校又是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有它自己的特点,如作为教学科研单位的高校、作为科层制组织的高校和作为拥有宽松自由环境的高校(社会)。社会思维始终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维,也推荐读者视高校为社会来考察,引导大学生立足“高校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提升其社会素质。

第二,分化与整合思维。分化是我们所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是分化的过程,高校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具有分化的特征。高校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高校仍然是社会,其内部发生分化;高校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始终相连。高校是一个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互动互构的整体系统。高等教育以中小学校教育为基础,“大中小”作为学校教育的不同学段,是不可截然分离的单元,也是构成整合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分化及学校分化并不是现在就有的现象,提出整合课题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初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就提出了“大中小德育”“相衔接”的课题,虽然“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政课”“相衔接”和“一体化”等提法和角度不同,但始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题。近几年,“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各个学段内部、学段之间,还有课程内部、阵地形态、活动方式等,分化形成极其多样而又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对象和任务。有分化就有整合。分化与整合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同样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的基本特征,也是本书的基本特征,作为本书的主线和研究重点,贯穿全书。

第三,知识思维。知识的重要性是常识。课题在设计及研究实施中特别重视知识,将知识不仅作为基本手段和资源,还作为研究目标、思维方式来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客体,人们多从价值现象的角度进行探讨,以理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具有鲜明的形而上特色。从培育和践行的角度,通常将之作为教育活动来对待。本书认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立场、观点,反映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但知识是其基础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新事物,要有相应的知识,但至今仍然知之不多,还需要探索大量的未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思想倾向是灵魂,但涉及“知情意信行”相当多的方面和领域,从各方面及总体看应以知识为基础。谈到“知”,并不仅仅是指认知或认识,而是指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百年工程,要实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风气、涵育精神,要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这一工程在现阶段才出发,大量的未知有待探索和积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过程,应当是知识探索的过程,一边传承原知识,一边生产新知识,将新知识与原知识结合起来,成为“实现”的能量。为此,本书在各章探讨中,除了探讨专门课题以外,还重视探索相应的知识。此外,还将科研作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支持,专列第八章“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科研基础”。

……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外部结构

第四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整合研究 

第五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工作机制 

第六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载体体系 

第七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保障体系 

第八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科研基础 

第九章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个案分析 

附录一 “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综述 

附录二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报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