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67299
  • 作      者:
    作者:沈湘平//邓莉//秦慧源|责编:郑玥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沈湘平,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文化哲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出版《哲学导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理性与秩序——在入学的视野中》等著作,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邓莉,哲学博士,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马克思私人领域思想研究》《(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导读》等两部专著及多部合著,在《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
  
  秦慧源,哲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市教委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各一项,在《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自觉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在梳理中西思想文化史、进行深度学理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何为美好生活的公共理解。基于新时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描述了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诉求。结合时代大背景和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探讨了制约美好生活实现的诸多因素。最后,从整个社会走向美好生活发展观和个人创造幸福美好人生的角度,对如何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富于启示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
  莫尔将自己的社会理想寄托于这个虚构的国家,在乌托邦中,实现了财产公有、全面的平等,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始祖,莫尔直面英国当时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将私有制视为社会分化的根源,他显然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但是囿于时代的局限或现实的考虑,莫尔采取了虚幻的文学形式,没有明确提出要以“乌托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也没有提出如何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意见。不过,可能恰恰因为这一点,《乌托邦》一方面切合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完美社会的向往这一真实需要,另一方面这部伟大著作在诞生之初也并未引起统治当局的特别反感,因而得以广泛传播、风靡一时。
  在莫尔去世102年之后,意大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康帕内拉写作了《太阳城》,他和莫尔一样试图告诉人们现存社会的不合理,一个没有阶级剥削与压迫、没有贫富对立,人人以劳动为荣的光明、温暖的人类未来即将到来。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托马斯·闵采尔诞生于德国,与莫尔、康帕内拉以著作来表明自己的社会理想不同,闵采尔是投身到农民战争中,通过一篇篇农民起义的战斗檄文阐明自己的思想。在闵采尔看来,德国当时的社会不啻于人间地狱,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千年太平王国”。闵采尔不再假托他人之口来阐述理想社会的蓝图,他直言“千年太平王国”不是虚无缥缈的“天堂”,不是在来世才能实现,他需要人们自己动手来建立,即用暴力的手段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同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16至17世纪,即阶级剥削与反剥削斗争初露端倪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产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无产阶级逐渐成熟与壮大起来,随之产生了反映他们的思想与要求的第二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即恩格斯所谓的“直接的共产主义理论”,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超越了早期主要将社会理想寄托于虚构的乌托邦、停留于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他们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等问题。他们指出,私有制是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平等的根源,他们直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差别、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在理论上推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对底层的劳苦大众抱有深切的同情,把共产主义作为实践问题提出来,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作出切实的努力。比如温斯坦莱在他出版的表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自由法》中,提出理想的社会是“真正自由的共和国”,他批判资产阶级的自由观,认为真正的自由的基础是使用土地的自由,因此在真正自由的理想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劳动产品实行按需分配,而生活资料则属于私人,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这种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区分开来,指出只有生产资料应当实行公有制的观点是温斯坦莱的重要创新。莱斯坦莱同时还是“掘地派”的领袖之一,他带领一批贫苦农民共同开垦荒山,共同占有、生产、共享劳动成果,过着一种原始共产主义式的生活。又比如马布利,他虽然和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批判私有制、描述未来的理想社会,但是他在两个方面都有创见。在对私有制的批判上,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描述了私有制的起源、发展与后果,而且他直接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中,他认为原始公有制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实的办法是制定社会改革的纲领,推进社会改革,建设新的“完美共和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一、中国古人的向往
二、西方世界的追寻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描述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

第二章 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
一、美好生活相关概念辨析
二、美好生活的不同学科视野
三、美好生活的不同主张
四、美好生活的公共理解

第三章 美好生活的现实诉求
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特点
二、更好的经济生活
三、更好的政治生活
四、更好的文化生活
五、更好的社会生活
六、更好的生态环境
七、更好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章 实现美好生活的制约因素
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二、主体美好生活之间的冲突
三、高度现代性导致的生存焦虑
四、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
五、个体素质的局限

第五章 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观
一、传统发展观的回顾与超越
二、新时代中国的美好生活发展观
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促进人类美好生活

第六章 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一、正确认识自己以明了幸福的真谛
二、正确认识世界以廓清幸福的前提
三、智慧地与世界辩证和解

结语 为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