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日本年度新书大奖,销量突破260000册,一本书让你看透真正的京都!
是历史,是生活,也是千年繁华下的自以为是,挖掘古都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京都生活60多年的学者井上章一,亲致中国读者寄语,在嬉笑怒骂中揭露有趣的“京都鄙视链”
嵯峨人,就是住在京都乡下的挑粪人!区区宇治人,不许冒充京都人!——隐藏在京都文史、建筑、饮食中的趣事,等待你发现。
秀雅精装,凝练文字,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海报:
本书是在京都生活60多年的学者井上章一写下的趣味随笔,一本书让你看透真正的京都。
你以为嵯峨、岚山、宇治是真正的京都?走过花见小路、拜访过清水寺,就是“京都通”?穿着和服、吃着汤豆腐,就算体验京都生活了吗?这些都是“京都”,却又不是“真正的京都”。千年风雅下的傲慢传统中,有着京都不为人知的一面。
是历史,是生活,也是千年繁华下的自以为是,学者井上章一在嬉笑怒骂中,揭露令人瞠目结舌的“京都鄙视链”。本书像一幅画卷般徐徐展开,让你穿梭于古街和人群中,体会隐藏于京都端庄外表下的烟火气,挖掘古都不为人知的秘密!
只是有一点,杉本先生似乎对我说话时带的那点京都口音有些在意。他问我:
“你是哪儿人?”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是嵯峨人,家就在释迦堂和二尊院那一带。”
听了我的回答,杉本先生说道:“真令人怀念啊。”我不禁想,难道他对嵯峨有什么特别的回忆?但紧接着,他又说道:
“以前那一带的农民经常来我家帮忙挑粪。”
不知年轻的读者知不知道“挑粪”是什么?为了慎重起见,我先说明一下。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的农业还维持着以人的粪尿为肥料的传统种植方式。说得直白一点,要挑着人的粪尿去浇菜施肥。由于需要大量的肥料,这些以种田为生的农民时不时到城里来挑粪。他们将城里人家的茅厕囤积的粪尿用容器装好,再用推车运回去,存在田间的水肥池里,也会给提供肥料的人家一些田里的蔬果当回礼。当时,下水道和冲水厕所还没有普及,也几乎没有家庭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城里的人家基本都是在厕所下面挖一个储粪池,将自家的排泄物储存起来。在那个还不发达的时代,这些城里人家自然会对经常来挑粪的农民心存感激。
看来,嵯峨的农民以前也下山来绫小路新町一带挑过粪。当然,这种做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已经绝迹。但杉本先生的回忆在我听来也十分真实。我家附近的田地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都留有水肥池。
“来我家帮忙挑粪”这句话从字面意义看来,算是带有感谢之意吧。既然都说是“来帮忙”了,表面上还是要解读为感谢的意思。我却不由自主地从中听到了揶揄之意。嵯峨人啊,乡下人嘛。无非想强调这一点罢了。我就这样被第一次见面的洛中名门的当家人给调侃了一回。
一开始我也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失礼的言行,惹得杉本当家不高兴,他才说出那样的话。但是后来接触洛中人士的机会多了,我的想法也随之有了改变。每个洛中人都有强烈的唯我独尊的意识。甚至有人当着我的面大放厥词:“瞧不起你们嵯峨人,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最终,我这样说服自己,杉本先生毕竟是个洛中人,我被视作乡下人也理所应当。当时我还在深刻反省是不是失礼在先,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天真。但既然是在洛外长大的乡下人,有这份天真也是理所当然。
前言
第一章生活在洛外
第二章和尚与舞伎
第三章佛教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小窥京都历史
第五章平安京的副都心
后记“七”应该读作“hichi”
本书揭开京都千年古都的表象,堂而皇之地讲述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个京都人的“排外情绪”,实属勇气可嘉。
——朝日新闻
本书以不少笔墨描述传统京都人如何歧视洛外之人,用自嘲加诙谐的语言罗列一个个“悲情故事”,又时不时笔锋一转调侃和针砭京都人,博得众多读者共鸣。
——澎湃新闻
是京都把我变成了这样一个不可理喻、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是京都这座城市让人与人无法平等相待。
——井上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