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现代职场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的写作能力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答案。
张凯以自己长期的写作经历,将一些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体会梳理成书,以认识写作、调整写作心态、锻炼写作技巧等为核心内容,结合具体的范例,详细讲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写作观。以期帮助喜爱写作的人清除写作中遇到的心理障碍,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学会一套有效的写作方法,在面对写作时掌握主动权。最后帮助读者成为一个内通外顺的创作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写作者的三张牌
对于写作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开始写最重要。这可不是一句废话,甚至可以说,这几乎就是关于写作的全部秘密。开始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你得收集好三张牌。第一张,你得收集好阅读能力这张牌。通过大量的阅读,构建完整的知识版图和世界观,达到阅读没有障碍的境界,能在知识的崇山峻岭中自由地采矿,识别什么是好的素材,什么是不好的素材。这样就算是拿到了第一张牌。第二张,你得收集好表达能力这张牌。把思维集中到一点,捕捉到发散、混沌、游走的灵感,并线性地表达出来,逐字逐句地写在纸上,最后形成一篇脉络清晰的文章,这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件难事儿。如果谁说不难,那可能是他习惯了这种难受劲儿。第三张,你得收集好长期坚持这张牌。这是更高的要求,你需要将天赋和外部环境相结合,保持一种长期的写作状态,日日不断地修炼,持续在这条路上精进。这意味着你有了创作者的身份,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成为一名记录者。
通俗来说,会阅读、善表达、能坚持,这就是写作的全部秘密了。不过我发现,能收集全这三张牌的人并不多。有的人是没有第一张牌,不善阅读,肚子里没有墨水,觉得没有什么想要表达的。有的人是没有第二张牌,肚子里有墨水却倒不出来,他们不相信自己写的东西有价值。还有的人是没有第三张牌,他们虽然才华横溢,写出了几篇好文章,但和大多数有才华的人一样,写着写着,就坚持不下去了。
很幸运,我收集到了这三张牌。第一张牌是我在大学时期收集到的。那时我整天泡在图书馆自由阅读,当然那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阅读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结果误打误撞,锻炼了深度理解的能力。工作以后,我的工作内容基本上都和书本有关,在阅读这条路上我从来没有停歇过。第二张牌是成为一名职业说书人之后收集到的。因为工作需要,我埋头苦读并系统性地写了三年多的文章,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慢慢开始理解阅读和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不得不说,这第二张牌收集得很是费劲,很多时候不是靠自身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环境,来倒逼自己锻炼出这种能力。很多人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缺少了一个契机,没有见识过“认真的写作环境”。第三张牌是我在疫情期间收集到的。因为隔离在家,闲来无事,某一天福至心灵,想明白了自己的“天命”所在,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一生的写作计划,打算在这条路上长期耕耘下去,这算是收集到了第三张牌。
本书有什么价值呢?书里有我这几年的一些写作感悟和一些最新的商业信息,如果你还没有收集到这三张牌,本书应该可以帮到你。不过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我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写作这件事儿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啊?这算什么好消息,你前面不是说写作是一件难事儿,同时收集到三张牌是多么不容易,怎么会变简单了呢?这是因为,新工具的出现,让原本很难的事情,变得很容易了。这里有一个时间红利,也可以说是独属于现代人的时代红利,如果你能理解并抓住这个红利,就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阅读和写作是一体的,不会读书就不会写作,这是必然的。不过和读书相比,写作的难度要高出很多个量级。写作永远都是一件难事儿,即使对于学富五车的老学者来说,把脑海中那些混沌缥缈的碎片化思想,用有结构的语言线性化地落在纸上,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太轻松了只能说明作者不够用心。很多人会觉得写作最难的部分是怎么写,他们关注对结构和技巧的研习,但是我觉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技巧性的东西都是可以掌握的。就和做菜一样,厨艺不是难题,难的是找到上好的食材。对于写作来说,最难的是找素材。
找素材的方法经过了至少四代的演变。第一代是通过大脑搜索。知识分子必须要把大量的信息保存在脑中才能写出好文章,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古人是把大脑当成一个检索系统,装进去的信息越多,系统就越强大。第二代是使用外挂式的检索系统,用收集的方式,把书里的资料裁剪下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等写文章的时候直接去相应的文件夹中寻找材料,这就减轻了大脑的负担,近代人多用这种方式做学问。第三代是电子书普及后,文字变得数字化,人们开始用软件收集信息,然后配合搜索功能来收集材料,不过这种方法的本质依然是大量的阅读。2019年,在读书人的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一款新的搜索引擎出现了,它能精准地搜索到某一本书里的某一句话。这本来是电子书领域一个小小的创新,但是在我看来,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时代性的机会。我称这种对电子书进行全局精准搜索的技术为第四代方法。它的好处是即使你肚子里没墨水,只要够勤奋,就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优质素材,只要掌握整合信息的创作技巧,你就能开始创作。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你变聪明了,而是技术对你进行了赋能。
罗振宇说过一句话,“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发明一种新工具,就会把人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利用好新工具,有了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固守习惯,对新工具看不起、看不惯、看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读书人来说,新工具的进化速度是非常慢的:把文字从骨头上移到竹简上,算一次;把文字从竹简上移到纸张上,算一次;把文字从纸张上移到电子设备里,算一次。虽然现今全局精准搜索功能只是电子书领域一个小小的创新,但是量变带来质变,这次创新是质的改变,因此绝对值得关注。
这种能对电子书进行全局精准搜索的新工具会带来哪些改变呢?至少有两种。
第一种:它让主题阅读成为每个人的基础能力。
什么是主题阅读呢?简单说就是以问题为牵引,不局限于某一本书,通过对比和分析,来对一个问题进行全局性的理解,即做到好几本书一起读。莫提默·J艾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非常出名,里面把阅读分为四个层级: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级的难度逐级升高,也就是说你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攀升到主题阅读这个层次。这个能力确实不容易拥有,对很多人来说,完整地读完一本书都很困难,更别说一下子读十本八本,如果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容易“溺死”在信息的海洋里。过去我们总是提倡读书要以问题为中心,但是书与书之间的信息是隔离的,这就导致口号虽这么喊,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全局精准搜索功能,主题阅读变成了一种人人都可以瞬间掌握的基础能力。只要你会搜索,勤于搜索,主题阅读的能力就变得唾手可得,你无须再像老学究一样在信息的崇山峻岭中挖矿,你只需要顺着固定的小路,径直走到你需要的矿石前,一榔头敲下你需要的水晶即可。
第二种:它让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全覆盖级的读书水平。
万维钢有一个洞察,即如果书读得足够多,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对整个局面的智力掌控感,在这样的人眼中,所有知识、典故都已经被编码了,别人提一个话头,他们马上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对这类人来说,找一个新的知识是很难的,找一个没有见过的独特观点是很难的。这种对书本的感觉一旦建立起来,即使面对未知的东西,也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达到了全覆盖级的读书水平。这种感觉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慢慢建立起来的。有了搜索引擎或者智能推荐机制,假以时日,你也可以培养出这种对书本的感觉。慢慢地,你会发现获得新的知识越来越难,你想找一个没见过的东西越来越难,你只需要阅读只言片语,就能判断一本书的深度,这就像老师傅逛古董店,见的东西多了,只需要瞅一眼你的货,就知道真假。
简单来说,新工具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阅读的便利性,从而间接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你想想,在这个时代,只要一个年轻人掌握了主题阅读的能力,稍加训练,就可以达到全覆盖级别的读书水平,由于善用工具,写作的难度还大大降低了,那这个年轻人会有怎样的机会?
你可能会说,能有什么机会?不就是写文章,自古以来文人都会写文章,现在是商业社会,满世界都是信息,而且现在已经进入视频时代了,会写文章有什么用?我想说的是,在商业社会,会写文章即会做内容,会做内容即会做产品,把内容产品当作杠杆,你可以翻出不小的浪来。
在这里我要说一个自己的理论,暂且叫作“2 500字理论”。什么意思?就是你通过持续不断地创作2 500字的文章,就能在现在以及未来过上不错的生活。因为现代的媒介工具虽然看似五花八门,但本源无非就是文字。为什么是2 500字,而不是2 000字,也不是3 000字呢?这是由现代媒介的特性决定的。
2 500字,口语化表达,刚好可以录制1个10分钟的音频;6个10分钟的音频,就可以做一门收费课程;360个10分钟的音频,可以做成一个年度专栏。有好的内容,你就可以出去和各个内容平台合作,就可以乘上在线教育这趟列车。
2 500字,也刚好是一本书的一个章节,针对同一个主题写够30篇文章,也就是七八万字,再整理加工一下,刚好能出版成一本书。与出版社合作,你就可以在作家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 500字,稍做修改,加上传播的元素,就能变成公众号里的文章。通过公众号发文章来接广告、卖课程,或是带货,你就可以踏上自媒体这个快车道。
2 500字,也是一个演讲稿的长度,你准备3个2 500字的内容,就可以出去给公司做培训、做讲座,都可以收费,线上课程转成线下,你就可以收获很多粉丝。
最神奇的来了,你把2 500字改成260字,也就是1分钟的短视频文案,然后对着镜头说文案,就是一个优质的原创短视频内容,你就可以赶上短视频这股热潮。
所以说,以2 500字为蓝本,根据不同的媒体形态而变化内容,你就能源源不断地做出不同的产品。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在现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表达的时代,就一定有人看得到你。2 500字是你所有内容的基石、源头,也是你的财富来源。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有点赖皮了。没错,这2 500字就像一个发动机,可以带着你的个人商业飞轮持续不断地转起来。前面每一个平台的使用,都需要你学习使用很多种工具,并和很多机构进行密切合作,这样你才能玩得转这个理论,不过这些合作在现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都已经不是难事儿。
估计你会说,每天都写,写什么内容呢?我可不能帮你确定具体写什么内容,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不过我可以通过一些极其聪明的人对未来的预测,帮你找到自己的定位。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里讲了很多对未来的预测,其中有两章值得注意,一章叫“重混”,另一章叫“过滤”。对于写作者来说,这里面就藏着无限的机会。“重混”即把原有事物重新组合。增长源于重混,创新源于对旧事物的重新编排和组合,但凡有价值的创作物,最终都将不可避免地以某种形式转化成其他东西。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过滤”即当新时代信息的守门人。作为写作者,应当把有价值的内容短小精悍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因为我们一直在创作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就需要更强的过滤器。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时代之音一直在寻找最强的表达者,并扮演着信息过滤器的角色,这里面蕴藏着无限机会。
本书的布局也是根据书中提倡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来设置的,你不用逐字逐句地读完整本书,可以通过目录直接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它当作字典来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不是最充分的,但是整合了最新锐的观点,最实用的方法,同时加上了我自己的观点,希望能给你在相关问题的探索方面推开一扇门。
总的来说,本书可以帮助你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帮助你使用最新的工具,掌握正确的写作流程,用好创作技巧,从而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好文章,转动起你的个人商业飞轮。
第二,帮助你建立起写作自信,收集好写作的三张牌,克服对写作的恐惧,达到内通外顺的创作状态,最终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本书里你学不到什么?你学不到创作的模板,也学不到具体的步骤。我不会僵硬地教你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你创作的基本原则,扶你上路,让你在创作的路上走着走着,发现属于你自己的创作风格。
新工具的出现,总会有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觉。希望你用自己的写作技巧架起一挺机关枪,用最新的搜索引擎补充弹药,在这个对读书人极为友好的时代,在
这个创作环境空前便利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始写作吧,你一定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序言:写作者的三张牌
第一章:认识写作这件事
你适合写作吗?
怎样定个写作小目标?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创作者?
榜样如何给你力量?
什么是写作的正确流程?
第二章:写作心态要调好
好文笔真的重要吗?
写作时拖延了怎么办?
如何做好应对嫉妒和相轻的心理准备?
感觉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价值怎么办?
你是否真的永远也写不好?
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小黑屋”?
如何建立表达自信?
第三章:写作核心技巧解析
如何进入创作的心流?
怎样选一个好选题?
如何搭建写作结构?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如何才能用好比喻?
如何让语言更有吸引力?
如何在写作中“放大招”?
怎么写出一个好结尾?
如何修改文章?
第四章:写作的基石:学会阅读
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如何选择一本书?
如何消除对书本的敬畏感?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如何慢速阅读一本书?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第五章:实用文体写作方法
如何写好一篇演讲稿?
如何写好一篇说书稿?
如何写出一个好简历?
如何写出一篇短视频文案?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