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昆仑儿女/格尔木文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27835
  • 作      者:
    作者:张荣大|责编:李晓薇|总主编:官炬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荣大,1945年3月生,山东淄博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第七届、八届特约研究员、新华社青岛支社原社长。
  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青海农建十二师),先后在一团六连任排长和连团支部副书记、一团宣传股新闻干事、师部宣传科新闻干事、师部副团职宣传科科长。1975年9月调入新华社青海分社。1986年2月调到新华社青岛支社,先后任支社副社长、社长、高级记者。
  张荣大从事新华社记者31年中,发表了数千篇作品,《火车开进柴达木》《将军之路》《好支书王廷江》《中南海与黄岛》《人民的科学家曾呈奎》等成为代表作。其中《中南海与黄岛》《好支书王廷江》等4篇(组)稿件被评为新华社社级好稿,有40多篇作品被评为新华社部级好稿,另有50多篇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对外传播好新闻、中科院科星新闻奖以及青岛好新闻奖等。已出版著作《自然王国探奇》、《祖国的聚宝盆柴达木》、《两地集》、《火车开进柴达木》、《在新闻背后》、《我与新闻三十年》(9卷本)等26部。其中《天路天路天路》一书入选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百年五四与青岛》一书获2019年山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和2020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奖励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昆仑儿女》全书分为天路闪金光、大漠奏华章、讴歌开拓者、盆地献宝藏、戈壁耀明珠、昆仑情缘狂六大板块,以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格尔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格尔木有密切关联的重大工程建设,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以及格尔木翻天覆地的变化。
  《昆仑儿女》收录了大量英雄人物的事迹,有群体相,如青藏公路、格拉油路、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农垦、西格办等的建设者;也有单人照,特别是慕生忠将军,他领导修筑了一条青藏公路和开发了一座戈壁新城格尔木,格尔木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历史功臣。对本地读者来说,尽管有些人和事的记述文字已不再新鲜,但细细读来还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展开
精彩书摘
  《昆仑儿女》:
  1972年9月,由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部门、西安办事处、成都军区后勤部、西藏军区、西藏自治区迅速抽调人员共同组成格拉输油管线工程指挥部,负责“五三〇”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五三〇”工程指挥部下辖输油管线工程总队、青藏兵站部的3个汽车团各1个营、工程兵建筑某团、2个汽车团和格拉输油管线通信工程大队、西藏军区步兵某团、某师工兵营、步兵某团第二营、那曲军分区独立营,以及青海、西藏地区的部分民工。
  党中央一声令下,没有喧闹的锣鼓彩旗,没有热烈的迎送场面,也没有对外造势的宣传,在1972年柴达木进入隆冬时节,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部队的14000余名指战员和工人、民工、工程技术人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对西藏百万翻身农奴的深厚情谊,从祖国四面八方齐汇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沸腾起来了。
  在这支队伍中,有曾参加过首都十大建筑的工程兵部队,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汽车部队,还有步兵和通信兵。数十路大军,每人怀揣一本《为完成周总理亲自批示的“五三〇”工程,支援社会主义新西藏甘洒热血》的小册子,迎着艰难上高原,全身心地投入与缺氧、风沙、寒冷、强紫外线、高山性疾病比精神、拼斗志的大会战中。还有2400多台汽车和部分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发电机等设备,也随着施工大部队,浩浩荡荡移师格拉输油管线施工观场。
  青藏高原高居地球之冠,被称为南极、北极之外的“第三极”。据测定,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60%~70%。“人上五千米,一步三喘气”。尤其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一段施工,走路喘气都比较困难,何况强体力劳动。建设大军一踏上高原,就面临着“世界屋脊”恶劣自然条件的严峻考验。生活的艰难,更是一个难关接着一个难关。夏天,戈壁沙漠的气温高达40℃以上,帐篷内的温度往往达到50℃以上,像个大蒸笼,中午根本无法休息。晚上虽然稍凉快一点,但又不敢开窗户,因为蚊子肆虐,一巴掌能打死十多个,人走到哪里,就叮咬到哪里,防不胜防,打不胜打,只好戴上特制的防蚊帽干活。冬天,帐篷内要生火炉取暖,一夜要添几次煤,添不及时火就灭了,人们常常会被冻醒,而且极易煤气中毒。
  下雨天,地面返潮,帐篷里面湿度大,被子又潮又黏。
  有的地方吃水也相当困难。指挥部和施工部队刚进驻格尔木时,虽然有一条河近在咫尺,但浑浊的河水不能直接饮用,又没有专门的拉水车拉水。只好到邻居农建师求助,靠肩挑人抬运水。
  起初,指战员的生活也存在很多难处。副食以罐头为主,经常吃不上蔬菜,部队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从西宁、甘肃柳园用汽车运来的,汽车跑一趟来回五六天。夏天拉蔬菜,极易腐烂,冬天又容易冻坏,因此只有秋天才能吃上新鲜蔬菜,有人闻到罐头味就想吐。许多人的手、脚指甲都是瘪凹的,这是严重缺乏维生素的缘故。但是,英雄建设大军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革命加拼命.战天斗地,终于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人间奇迹。
  能不能在这里站住脚,扎下根?这是建设格拉输油管线的第一道难关。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向全体建设大军发出了“树雄心,立壮志,认识高原,征服高原”的战斗口号。
  ……
展开
目录
天路闪金光
格拉输油管线建设纪实
在青藏公路改建的日子里
把铁路修上“世界屋脊”——回眸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建设
坐上“天路”列车去拉萨——写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十周年
《火车开进柴达木》:献给柴达木和青藏铁路
我与青藏高原结下不解之缘

大漠奏华章
千里“热线”哭唤周总理
骆驼·汽车·火车
筑路大军鏖战唐古拉
青藏铁路跨过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架“彩虹”
青藏铁路铺轨到西藏门户格尔木
戈壁新城——格尔木
火车开进柴达木
火车穿过戈壁滩——格尔木开往哈尔盖的首次旅客列车运行记
举世闻名的万丈盐桥
柴达木采访印记
电报发稿凝深情
关于兴办军垦农垦“一园一馆”的建议

讴歌开拓者
慕生忠将军与两大雪域“天路”
齐天然其人其事
柴达木人正气歌
群英荟萃战盐湖——记开发察尔汗盐湖的科技工作者
青春献给察尔汗——记察尔汗钾肥厂技术科长窦昌华
以农为荣以农为乐——记兰州部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的几个知识青年

盆地献宝藏
柴达木八大宝
盐的世界柴达木
揭开盐湖的奥秘
工厂屹立大盐湖
我为红柳写内参

戈壁耀明珠
建一座美丽城市
……
昆仑情缘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