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国史5000年,蔡东藩写了3800年!
★会文堂初始定本百年复刻,新增思维导图:带你看大数据中的中国史,涉及73次朝代更替,503位皇帝,1023场战役,89次政变与改革 ,28个未解之谜!
★《前汉演义》;从赳赳老秦到天威强汉,透彻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国崛起。
★民国时千余所中小学课外启蒙读物:该书第四版时,自南京中学始十余年间,累积共有超过千余所中小学,将本书作为历史课外启蒙读物。
★深刻影响史学界,文学界,影视圈一百年:据今日不完全统计,根据《历朝通俗演义》改编或受其影响的影视作品已多达百余部。应该说,《历朝通俗演义》已深刻影响国人一百年!
★百年来大多历史小说不过都是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的浓缩与改编!
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历朝通俗演义》系列
《后汉演义》:大汉复兴!三国鼎立!中华第一次大国崛起!
本书为《历朝通俗演义》系列的后汉、三国部分,全书共一百回,从光武中兴到党锢之祸,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再从曹丕篡汉直至司马炎称帝止,精彩演义了后汉三国近四百余年的兴衰过程,全景描绘出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
作者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本书,从金戈铁马,列国纷争,温柔缱绻与正邪博弈中读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国崛起!
随书附送史学专家审校版“阅读思维导图”长卷,旨在通过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历史变迁过程,以“解读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揭示国人智慧的精髓真义”为创作理念,对学习历史,增长经典传统文化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却说陈琳被曹军擒住,解至操前,操盛怒相待;及见琳温文尔雅,不禁起了怜才的念头,即霁颜问琳道:“卿前为本初作檄,但可罪状孤身,奈何上及祖父呢?”琳答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今罪琳,琳亦知罪了;活琳唯公,杀琳亦唯公。”操听了琳言,怒意益平,遂赦免琳罪,使与陈留人阮瑀,同为记室。袁氏旧臣崔琰,曾劝绍守境述职,不宜用兵,绍不肯听,终败官渡;后来谭、尚交争,各欲用琰,琰托疾并辞,为尚所囚,亏得陈琳营救,才释归河东;至是琳与操说及,操遂召琰为别驾从事。琰应召到来,操与语道:“孤查本州户籍,可得三十万甲兵,故向称大州。”琰从容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日寻干戈,冀民暴骨原野,未闻王师布德,存问风俗,救民涂炭,乃先估计甲兵,似非敝州士女想望明公的本意,望明公见察!”操乃改容称谢,视若上宾,使为世子丕师傅,留居邺城。自己部署人马,欲往攻幽州;忽由袁熙部将焦触、张南,使人投递降书,内称慕风归义,已将袁尚、袁熙,逐奔乌桓,特此报闻。操当然大喜,特派吏宣慰,表封焦触、张南为列侯。已而并州刺史高干,举兵守壶口关,复与操绝;操遣部将乐进、李典,率兵往攻,多日不下。河内人张晟,河东掾卫固、范先等,又纠众应干,转寇渑、崤间。操用荀彧计,议调西平太守杜畿为河东太守。畿抵任后,阳与固、先联络,暗中却解散叛众,使不相连;再由操遥结马腾,使击固、先,里应外合,便将固、先擒斩,再移兵讨灭张晟,河东复安;独高干据住并州,负嵎如故。建安十一年正月,操亲率大军,出击壶口关,围攻至两月有余,关上守兵不堪疲敝,因开关纳入曹军。高干闻壶口失守,无险可恃,不得已留吏守城,自诣匈奴求救。匈奴久已服汉,不愿与操构衅,当即拒绝高干。干率数骑驰回,途次闻知并州降操,害得无家可归,乃南奔荆州。道过上洛,被都尉王琰截住,斩首献操,并州又为操有了。先是山阳人仲长统,游学至并州,得干优待,屡问世事,统直答道:“君具有雄志,惜乏雄才,也知好士,未能择贤;愚颇为君代虑,愿预先戒慎,勿务高深!”干闻言不乐,微露愠意,统即辞去;及干已败死,果如统言。荀彧素知统才名,特举为尚书郎,操便即引用。操复顺道东略边疆,黑山豪帅张燕率众十万人来降,受封列侯,独海贼管承不肯归附。操使李典、乐进为先锋,击走承众,承窜入海岛,操乃还师,至邺城度过残冬。经春行赏,奏封功臣二十余人为列侯,且特陈荀彧功状,彧已受封万岁亭侯,至此更增封千户;又欲进爵三公,彧使荀攸再三辞让,方才停议。操尝谓忠正密谋,抚宁内外,莫如文若,次为公达。文若即荀彧字,公达即荀攸字。彧封侯后,攸亦得封陵树亭侯,叔侄并荣,一时称最。操且将爱女嫁彧长子,联为姻娅,好算是相得益欢了。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历史学家、《资治通鉴》总校)
蔡东藩的这套书可称一部通俗版《史记》,自秦朝写到民国,有正史之谨严,无正史之艰涩,有稗史之动人,无稗史之穿凿,约而能赅,俗不伤雅,得失为之了然,妇孺亦能通晓,在二十四史的高文典册与寻常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解玺璋(知名学者)
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可算是我少年时的历史启蒙读物,至今犹记书中的不少细节,对蔡先生的说法也多认同,觉得能够理解他那仁者智者的心性。后来知道先生以“演义救国”,更佩服他的用心。
——余世存(知名学者)
蔡东藩所写的历史,既有史学家的深度与思考,更有小说家的妙趣与情调。洋洋洒洒七百余万言,堪称民族历史普及启蒙之书。
——岳南(知名学者、纪实文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