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简单,你要简单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越简单,越美好,回归简单才是人生的常态。写给现代生活中每一个迷茫、焦虑的人。简单生活就是思维方式的认知升级。
◎ 拿来即用的简单法则:让疲于奔命的你得以放空身心,拥有妙不可言的极简生活体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精准高效的人生试炼攻略:工作、人际、管理一步到位,从此停止无效努力、告别无效社交,以超然思维应对世间一切繁杂。
◎ 备受追捧的新兴世界观:简单不是简陋,也不是无欲无求,清理可有可无的东西,拒绝无关紧要的事情,用纯粹与精华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
◎ 别具一格的生活哲学:时尚是买来的,风格才是你自己拥有的。内心简单通透的人,会散发出迷人的气质。
有多少人情是你永远也还不完的?
有多少东西是你非拥有不可的?
有多少目的值得你用快乐去换取?
越简单,越美好,回归简单才是人生的常态!本书围绕极简主义,提供了精简事务、梳理人际、消除妄想、排解压力等实用易学的简单生活法则,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减少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和事情,成为不被外物所累的优雅生活者。
愿你做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吃,简单爱,简单社交,简单生活……
在复杂的世界做一个简单的人
在日本的繁华大都市有这样一群女孩,年轻的她们心地纯洁,天真、不做作,热爱生命,活在当下,珍视并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和幸福。她们不虚荣,不追求名牌奢侈品,穿着舒适随意,从不浓妆艳抹,从面容到发型服饰,整体给人一种刚走出大森林那样清新自然的感觉,她们被称作“森林系女孩”,简称“森女”。这个概念传入国内后,我们的身边也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淳朴、清新的年轻姑娘,她们生长经历各异,性格各不相同,却普遍都有着雏菊一样恬然生长的心绪,当她们穿过车水马龙的闹市,仿佛给浮躁的人群吹来了一阵阵凉爽的微风。
在家居创意设计行业工作了5年的女孩丁玲,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森女”,其实早在这个时髦的称谓在都市中风靡之前,她就已经骑着小小的单车穿过大街小巷,随遇而安地过着简单恬淡的小生活。
打开丁玲的衣橱,没有什么昂贵大牌,也没有皮草华服,只有自然、舒适、返璞归真的棉麻布褂小衫,她不喜欢那些需要机器工业繁复加工的高科技材料,更不喜欢动物的毛皮。虽然工资收入早已超过一般白领,但她不追求名牌,不爱珠宝首饰,也不盲目高消费,每个月收入有将近一半都贡献给了一个旨在恢复湿地生态的公益项目上。她有能力买汽车,却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出行,对她来说,生活的城市虽然不小,但步行或骑车能满足日常需求,低碳环保又能锻炼身体;去远处时,可以坐地铁或搭乘公交,便宜便捷,还可以免受堵车之苦。
虽然公司提供免费自助工作餐,但丁玲从不会浪费食物,跟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也总是劝大家少点些菜,不要铺张浪费,如果有没吃完的东西会打包带走。她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但她不愿意把竞争对手当做“敌人”,更不会带着恶意去与人攀比,能够做出点成绩,照亮这个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角落就让她感到心满意足。她乐于助人,就算现在新闻里有那么多关于“碰瓷”的负面报道,但遇到身陷困境的人,她还是会忍不住伸出援手。丁玲是个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主观主义者,她的“有色眼镜”是彩虹的颜色。在她眼里,没有什么人真正坏到十恶不赦,如果被他人伤害了,她也会难过哭泣,但绝不会让仇恨在自己的心里落地生根,她相信幸福的秘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包容宽恕。
有人质疑丁玲这样的女孩是不是在“赶时髦”,怀疑她的随性与淡然是装出来的,丁玲自己不知道怎么去反驳,只是觉得与世无争的“森系生活”更适合自己。这世界很大,摊开双手,掌心却很小。她读书时也曾想过以后要狠狠拼搏奋斗,过上呼风唤雨的成功生活,但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还得装着迎合别人的喜好,带给她的不是成功的喜悦,反而是沉重的压力。她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在为了什么生活,一条价值数千的连衣裙,一顿花销好几百的晚饭,小心翼翼选择着与人对话的措辞,为了赢得异性的好感忍着疼痛踩上高跟鞋,值得吗?可是裙装季季换新,精美的食物只能饱餐一顿,在酒肉朋友心中她不过是一条“人脉”,苦心经营的爱情不一定能常保持新鲜。
丁玲安慰自己说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但让她不满足、不快乐的事总是会发生,越是想要得多,越是疲于奔命,越是不快乐。直到她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现只有从自己内心开始改变,心中放下了,生活才能真的变简单,看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了。从欲望的旋涡里挣脱出来,丁玲成了一个清爽的“森系女孩”,跟随自己的心,过着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小日子。
为什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能让一个人全然放松和舒适,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方式。生活这件事,往复杂了说,惊天动地、海阔天空,真是多少篇幅也讲不完;往简单了说,生下来,便活着,闭上眼睛充分休息,睁开眼睛又是全新的一天,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求,当欲望不那么大时,小小的所得就能填满内心的渴望。
天堂未必能靠祈祷得来,但地狱一定藏在欲望之中,就像柏拉图说过的那样——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环境,而是他的心境。挫败感、不满足不会管你是不是足够努力了,只要你拼命地“想得到”,得不到时就必然会受到消极的刺激。须记得,总是先有“危楼高百尺”,后有“手可摘星辰”,如果殚精竭虑地建筑摩天大楼让你感觉吃不消,为什么不躺在草地上仰望遥远的星空呢?小草和野花近在咫尺,晶莹的露珠一样值得流连垂青。
做一个简单的人,轻松过活,你要学着停止如下行为:
1.钟情于更贵而不是更合适的商品。盲目追求名牌和高价商品是恶性循环开始的信号,这个标准直接导致——吃早餐时,支付1万元比支付10元时更让你开心,没有那1万元,早餐就不能给你带来更多快乐。
2.对别人羡慕嫉妒恨。别人的样子长得好,别人的伴侣脾气好,别人的汽车更豪华,别人的父母更有权势,别人的工作更轻松,世上有太多的好东西不属于你,那又怎么样呢?难道有谁可以占有一切吗?
3.否定自己和自己拥有的。尤其不要抱怨父母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要知道,他们给了你生命,那些你看不上的东西,已经是他们能提供的所有。
不要因为害怕寂寞,而选择合群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有一个观点: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回想我们从从小到大的生活,是不是只要一提起这个词,就有许多让你不能平静的画面和心塞的感觉涌现?
小时候,看着别人成群结队地玩闹,而自己只能坐在窗边默默地做试卷;大学里,一到晚上别人就会相约出去撸串,或者去酒吧热闹热闹,那些脸上洋溢的微笑诠释着什么叫青春,而自己好像总是形单影只;工作后,每天忙着加班,别人有着精彩的业余生活,而自己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做着手里未完成的工作。
当我们的人际关系不那么尽如人意时,我们陷入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走上了岔道。看着其他人活得热热闹闹,而我们只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时感觉自己似乎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很多人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只有和他人的交往密切,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才能够获得成功。不可否认,擅长社交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重要技能。但是,如果自己不够优秀,没有一定的价值,你认识的人再多,加入的社群再多,天天跟人推杯换盏,也换不来你想要的一切。你的价值越大,帮你的才越会多。与其把时间花在认识更多的人上面,不如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上。绝不能因为过于注重人际关系的拓展而忽略了其他的成功因素,比如自身的能力、做事的态度、内心的执着、与他人的合作以及自身的修养等。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是合群,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维持人际关系上,表面上有许多朋友,而实际上这些不切实际的交往,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帮助,只是在浪费我们有限的时间。
茹茹从大一开始写作,在那段时间,她每天除了上课便是在宿舍写稿子,而同班同学要么在宿舍里聊聊八卦,要么一起出去逛街、打游戏。四年后大学毕业,茹茹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在学生时代便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稿费,而且毕业当年就以新锐作家的身份接受了几家媒体的专访。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而这时茹茹已经接到了国内某一档节目的邀请,而且待遇不菲。
大学时茹茹的人际关系很平淡,与谁都能说得上话,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与谁都打得一片火热。她只是在该努力的时候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没有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而已。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他说人都是怕寂寞的,于是很多人都选择了合群。例如一间四个人的宿舍,假如三个人决定赌博,而另一个人说要学习,那么他就是不合群的;假如三个人决定逃课去喝酒,而另一个人不去,也是不合群的。当“合群”代表的是这些情况时,那么合群也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变得平庸,变得离优秀越来越远。
不理智的情况有很多种,冲动、矛盾、过激、盲目、自以为是,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无,无法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立场。随波逐流,有时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如果一群人的狂欢是以自己的未来做代价,那么这种狂欢不要也罢。倘若我们所认定的合群是共同努力、携手奋进,就像合伙人一样努力为某一个目标而打拼,那才是一种值得追捧的合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一些品德高尚、做事一丝不苟的大人物,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合作对象时,往往都是独具慧眼的。就像是一些大企业任用贤能一样,哪怕某个人和总裁关系再好,可最后能出任首席执行官的人仍然不会是他,而是那些有手段、有魄力的人。
我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以为人际关系好便能搞定一切,我们其实忽略了另一件事——实力才是这世上最有话语权的东西。
人们在寻求合作关系的时候,最先考虑的往往是最有力的合作对象,要么合作对象是最强的,要么是最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其余所谓的人际关系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人际关系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成功,却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我们的努力及实力。
当我们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后,才会发现我们当初挖空心思去讨好别人,追求热闹与合群只是在浪费时间。能让我们随意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选择的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现实世界是残酷的,你要明白我们的朋友圈中的“好友”,许多时候其实都是基于“价值交换”而被连接到一起的。既然如此,那么你能得到多少,其实取决于你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多少利益。
理智一些吧,当我们有一天被别人仰望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初忍受的那些寂寞以及失落是多么正确。而那些和我们一同吃过烧烤的友人,他们如今也奔赴各个岗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奋进。
那时我们便可以告诉自己,过去大家曾是同一个层次的人,而未来却因理智而变得不同。
第一章 断舍离,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
多少人消失在通讯录中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断离舍,在复杂的世界做一个简单的人
心浮躁了,人就会焦虑
保持内心的澄澈与清醒
平庸与独特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
第二章 减法人生,不要背着包袱前进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
化繁为简,才是最高境界
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清扫内心的情绪垃圾
学着克服爱计较的思维定式
从那些烦心的杂事中挣脱出来
背起行囊,带自己“私奔”
亲近自然,会发现新的人生感悟
第三章 整理自己,远离无效社交
不要因为害怕寂寞,而选择合群
你要的美好,别人未必给得了
越与他人比较,你会越不开心
别人嘲笑你?当成耳旁风
当不同的声音涌向自己时,要学会不动声色
跟别人打交道,重在谦卑亲和
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尺度
晕轮效应:避免因偏见伤人害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四章 焦虑不断,或许是你想得太多
“想太多”是一种妄想症
学会倾诉,及时排空自己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做事要认真,但不要总是较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告别迷茫的焦虑,拒绝做“空想家”
不要陷入争执的消耗中
告别往日阴影
未来很远,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生活要有界限感,做人不要太热情
不要做“要是我”先生
第五章 专注做事,别让无关的事情折磨你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是如何度过的呢
把生命“拉长”,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别给他人得寸进尺的机会
隐忍要把握度,不要将自己逼上绝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将自己视若珍宝,别人才会重视你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做人不可太精明
让自己变成精神上的强者
趁还年轻,坚守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