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
1.1 江淮对流云主要天气类型
1.1.1 平直西风型
1.1.2 内陆高压外围型
1.1.3 低槽Ⅰ型
1.1.4 高压脊型
1.1.5 副高控制型
1.1.6 副高外围Ⅰ型
1.1.7 低槽Ⅱ型
1.1.8 低压控制型
1.1.9 副高外围Ⅱ型
1.2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布局
1.2.1 综合观测方案
1.2.2 综合观测主要天气过程(IOP)
1.2.3 综合观测数据服务系统
第2章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1 基于卫星的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
2.1.1 对流云识别与分类方法
2.1.2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时空分布特征
2.1.3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分类特征
2.1.4 不同地区对流云特征对比分析
2.2 江淮对流云雷达宏观结构特征
2.2.1 资料与方法
2.2.2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3 安徽地区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3.1 资料来源与资料处理
2.3.2 降雹时间变化特征
2.3.3 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特征
2.3.4 冰雹云单体VIL
2.3.5 冰雹云发展过程中的回波特征
2.4 对流云水汽场特征
2.4.1 研究背景
2.4.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4.3 结果分析
2.5 江淮对流云结构分类特征
2.5.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2.5.2 结果分析
2.6 江淮对流云精细结构特征
2.6.1 资料与方法
2.6.2 对流云精细垂直结构特征
第3章 江淮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3.1 基于双偏振雷达的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
3.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3.1.2 对流云微观特征分析
3.2 地面雨滴谱特征
3.2.1 研究方法和数据介绍
3.2.2 滴谱特征分析
第4章 江淮对流云数值模拟
4.1 江淮对流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式简介
4.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江淮对流云催化个例数值模拟
4.2.1 三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介绍
4.2.2 对流云模式个例的模拟
第5章 江淮对流云增雨外场催化试验
5.1 外场催化试验方案
5.1.1 作业点选择
5.1.2 作业指挥产品
5.1.3 作业预警指标及作业参数的确定
5.1.4 作业指挥流程
5.2 常规催化效果评估方法
5.2.1 统计检验
5.2.2 物理检验
5.3 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
5.3.1 资料与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3.3 个例分析
第6章 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
6.1 江淮对流云潜势天气学阈值指标
6.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6.1.2 潜势分析指标的选择
6.1.3 潜势分析指标判别阈值的确定
6.2 基于PGS/PWV的水汽条件判别指标
6.2.1 方法介绍
6.2.2 预报阈值
6.3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宏观参量判别指标
6.3.1 资料与方法
6.3.2 判别指标方程
6.4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微观参量判别指标
6.4.1 方法介绍
6.4.2 判别指标
6.5 江淮对流云催化作业指标
6.5.1 资料和方法
6.5.2 结果分析
6.5.4 效果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