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批评和现当代小说》:
《围城》在第三章中点出了小说标题的寓意。褚慎明和苏文纨分别点出结婚像鸟笼和城堡的比喻。苏文纨解说结婚这个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我们现在理解《围城》,总会抓住这句话,将围城意象从爱情婚姻进一步推开去,将之视为整个人生处于的一种难以挣脱的“围城”困窘和人性自身的困境的象征。
钱锺书提炼出“围城”这样一个整体性意象,的确是了不得的一个天才性创造,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某个本质性方面。但是这样一个意象的选择,可能更多出自一种灵感突现的瞬间感受。如果真要较真,这个意象作为全书的标题,还是可以挑剔一番的。
在小说中,除了苏文纨和孙柔嘉,其实并没有谁迫切地想冲进婚姻这个城堡,方鸿渐追求唐晓芙,是发自强烈的爱情冲动,并非基于婚姻的考虑,以后方鸿渐对于走进婚姻也一直有隐隐的抵触,并非想冲进去。苏文纨和曹元朗的婚姻,两个高雅的俗人凑到一块,倒也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并没有冲进去后又想逃出来的想法。孙柔嘉和方鸿渐婚姻的危机,其实并非他们自身,而主要来自双方亲朋好友的干扰。他们自己好像也没有主动想逃出来的意愿,倒是一直在尽力维持着这段婚姻。所以从婚姻的角度来看,关于围城的议论,在小说的具体内容方面并没有体现出来,而是落空了。
在爱情方面,钱锺书可能更为执着。每一个读完《围城》的人,都不会忘记了赵辛楣这个人。一方面,这个人固然有点单调,事业上显得游刃有余,和方鸿渐恰成一个对照,使得方鸿渐后来想仰仗他得到一个职位。另一方面,这个性格单纯的人又让人喜爱。说开去一点,现代小说里,比如鲁迅《孤独者》中魏连殳和我,郁达夫《迟桂花》中翁则生和老郁,以及《围城》里方鸿渐和赵辛楣,处理的都是男性之间的友谊,这种男人之间的友谊使这些小说颇具一种动人之处。男性之间的友谊来源于相互的知根知底。赵辛楣对方鸿渐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够容忍、接受这个人。方鸿渐对赵辛楣也是明察秋毫。在三闾大学,方鸿渐甚至比赵辛楣自己更早清醒地意识到辛楣对汪太太的痴情,在第七章中方鸿渐对他说:“我看你对汪太太有点儿迷,我劝你少去。咱们这批人,关在这山谷里,生活枯燥,没有正常的消遣,情感一触即发,要避免刺激它。”辛楣否认,但脸红了。辛楣爱汪太太,是因为她像他爱慕多年的初恋情人苏文纨小姐,辛楣的爱自有令人心动的质素。小说中设置赵辛楣这个人,实际上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肯定真挚爱情的存在。
同样,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爱情,也是这部书异常动人之处,不容亵渎和否认。杨绛先生《记钱锺书与(围城)》中有一段话特别有趣,颇值得玩味:“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他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作为夫人,杨绛先生当然巴不得丈夫作者对一切女性都失望,但钱锺书自己是不会这么写的,每一个男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唐晓芙式的理想女性的形象供养着。钱锺书将唐晓芙、将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爱情理想化,就是给爱情留下了一个安置之所。
赵辛楣和唐晓芙这两个人物的设置和刻画,恰恰在对爱情、婚姻整体上的“围城”处境的观照中,给理想爱情留下了一个微小然而牢固的位置。所以,“围城”这个意象,在全书贯彻得并不彻底与完整。不过也幸好没有贯彻得彻底,要那么透彻干什么呢?为什么一定得给每一件人事下一个简单明快的结论呢?
关于“围城”意象,我们还可以引出另外一个难免不属于苛求和挑剔的批评。这是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性的、象征性的意象,这样一个意象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题目,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在小说里面融人了对于人类困境的抽象观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