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梦想家:巴尔扎克》:
当这个孩子还没有从所受到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前,在朗贝尔·路易的“启蒙史”上,曾有过一段小插曲,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真的。巴尔扎克曾经描写过,朗贝尔·路易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意志论》。这是一篇关于“内心与肉体之间的关系”的哲学论文。当时有几个爱捣乱的同学,因为记恨他那种“高傲的沉默”,就抢走了他的论文。而巴尔扎克儿时的克星奥古尔神父,这位最令人害怕的老师听到了吵闹,便把这份手稿没收了,直接给了收废品的小贩。而作品中珍贵的思想宝藏,就这样夭折在了无知者的手中。在他的书中,对这件事描写得十分详细生动,还写到了这个孩子当时无声的愤怒,看起来这件事不像是虚构的。但是,到底是巴尔扎克小时候曾经领教过类似的经历呢,还是在他小小年纪的时候真的有能力写出这样一篇《意志论》呢?他真的小小年纪就敢于写这样的作品吗?到底是巴尔扎克那个确实存在的孩子,写出了这篇论文呢,或者只是他想象中的精神上的弟兄,那个虚构的朗贝尔·路易写出来的呢?
这些问题在今天都难以找出确切的答案了。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巴尔扎克的小时候,他的确想过要写这样一篇论文。因为一个天才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一般都是在他很小的年纪就确定了的。那是在他的《人间喜剧》里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还没有形成之前的事情。否则,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驴皮记》里,不可能也有一位全力以赴地写作《意志论》的主人公。小时候起他心中就有一种坚定的意念,那就是创作能使自己获得未来的荣誉。而且除了猜测,我们还有更坚定的理由认为,他之所以要研究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也许就是因为在他上学时一开始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当时,麦斯梅与高勒那种曲解的学说十分流行,巴尔扎克的一个叫戴赛因的老师,对此学说十分信服。他写了一本名为《建立在身体组织的基础上对精神的探究》的书。他经常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灌输给他的学生们,他唤醒了班上有天赋想要成为一个心理学家的孩子的理想。那时流行一种“主观能动性”概念,是为了适应人们要追求事物的规律而产生的。而这个规律,是藏在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世界背后的。巴尔扎克的一生,被自己内心无法控制的各种奇思妙想搞得十分困惑,在他写作《人间喜剧》以前,就试图给这个庞大而混乱的世界创造出井然有序的制度,把他们梳理成有秩序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够进行精神活动。但我们不能证实对于他是不是在这样小的年龄就已经立志写作了。因为我们能看到的在朗贝尔-路易的《意志论》里所写的那些东西,跟巴尔扎克十二岁时的主张并不一样。
小学毕业那年,他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回到父母的家中。以前父母只是偶尔去看看他,回家之后他父母对这个孩子的外表和内心都很陌生。在经历了六年多的严酷生活之后,曾经那个胖乎乎,性格开朗的孩子,竟然变成了一个形销骨立,敏感脆弱的少年,眼神里透着惊恐。他刚回到家中时的神情仿佛刚经历过一个一言难尽的恐怖事件,他的妹妹后来回忆,他当时的举止就好像在梦游一样,眼神茫然摸索着往前走。有人跟他说话,他就像听不见一样,呆坐在那里不动。他这种将自己的性格隐藏起来的拘束态度,让她的母亲十分生气。不过如同他人生中所有的关键节点一样,他天生的乐观又战胜了一切,不久他就重新成了一个乐观健谈的入,但是他实在是太爱说了,他母亲还是特别生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