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韦清琦,1972年生于南京,文学博士,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外因语学院任教。出版过的翻译作品有《末世之家》(译林出版社,2001年)、《羚羊与秧鸡》(译林出版社,2004年)、《珀涅罗珀记》(重庆出版社,2005年)等多种。"
展开
——纳博科夫
一个爱情故事,一部“情色”杰作,一次对时间本质的哲学探究。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纳博科夫得不了诺贝尔义学奖,那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该奖配不上他。
——约翰·伦纳德《纽约时报》
《爱达》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起,构成了一个当今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阿尔弗雷德·卡津《星期六评论》
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没有哪部小说——即便普鲁斯特的作品——能通过重复、回忆、展望、追悔、懊恼、作乐以及狂欢而如此放大了当下的震撼。没有哪部小说曾揭示出,人生终将能够构造出那样永无穷尽的故事。
——布赖恩·博伊德 《爱达》
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命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
——罗伯特·奥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