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报刊的繁荣景象已经维持了近20年。此间虽然有过好几次全国性的报刊整顿,每次整顿都有硬指标,要求各地砍去报刊总数的百分之多少。而且,国家新闻出版署有不成文的规定:各地报刊总量不变。要想获得新的报号刊号,当地必须有一种报刊出局,空出位子。这种规定已经执行了好些年,虽然并没有成为绝对的铁板一块,却已经足以使报刊的刊号成为当下中国最难获取的资源之一。但是,中国报刊的规模却一直在扩大,并且保持着蓬勃的发展趋势。
以期刊为例,1998年是报刊整顿之年,但是该年的期刊依然呈现发展势头,全国共出版期刊7999种,总印发25.37亿册,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1.2%,总印数增长4.6%,总印张增长8.96%。如果加上那些持内部刊号、或者被改称为内部资料的期刊,数目更加可观。
但是事实上,中国的报刊正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在繁荣兴旺和轰轰烈烈的外表之下,中国报刊有一种停滞和进退维谷的尴尬。
这种尴尬,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的渗透与现有体制的冲突。
中国报刊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与时代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不但通过广告等直接影响着报刊,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它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思路影响着报刊。因此,中国报刊业和报刊市场的发展深深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报刊的属性较为单一,政治宣传的意义往往大于新闻和娱乐的意义。因此,那个历史阶段的中国报刊处于无所作为的阶段。到了80年代初,这种情形开始改变,报刊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开始寻找自己的确切位置,展示自己应有的丰富内涵。这种转换当然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由于改革开放之风唤醒了中国社会储藏已久的能量,在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呈现出以急速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态势。经济大形势的冷暖直接影响着中国报刊的状态,经济热也在报刊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于是我们也就有了这20年的报刊大扩张。跑马占地、快速成长成为中国报刊20世纪末叶的全景描绘和概括,形成了中国报刊发展的黄金时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