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作曲家在 2009 年到广西采风的经历。曲名采用了一首广西壮族山歌——“嘹歌”《木棉树下情》名字的一部分。壮族“嘹歌”一般由两个人以二声部的形式演唱,曲调延绵悠长,两个声部分分合合,常有二度和四、五度音程的叠置。在交响曲 《木棉树下》中,这一曲调被作为作品的主要音高材料,在作品的展开过程中进行了变化、 展衍、派生,最终成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抒情的慢板,主要曲调源于民歌的旋律,交由不同乐器演奏并贯穿始终;第二乐章为小快板,诙谐且欢快,旋律为民歌主题的派生,产生了两种不同性格的主题;第三乐章综合了前两乐章的材料,无明确的旋律呈示,多个动机逐步展开,由打击乐营造出热烈的气氛。 该作品于 2012 年获文化部“文华奖”——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三等奖。并于 2017 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