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视觉设计工具手册 纸 版 墨 色 工》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系、书籍设计及包装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视觉设计工具手册 纸 版 墨 色 工》集结了作者30多年的设计工作实战经验,带你无障碍突破创意的最后一里路。
★★《视觉设计工具手册 纸 版 墨 色 工》将设计方案落地化的专业技能以“纸、版、墨、色 、工”的五个环节来引述印刷与工艺间的系统关系,将生硬严谨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轻松的职业技术信息,轻松学习实质成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长聘副教授王红卫、站酷网总编纪晓亮强力推荐!
★★《视觉设计工具手册 纸 版 墨 色 工》提供配套视频以增加学习的临场感、附赠电子版常用工具图表,帮助设计师从设计方案之初到最终实际落地的目标。
印刷工艺的系统繁杂,设计师必须从材料端开始思考,什么材料适合什么设计品?适合什么样的后加工工艺?印前及印后又会面临怎样的改变?平面设计对印刷工艺的要求与立体包装设计的需求又不尽相同,是工艺要迁就材料?或者是迁就印刷?这些都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必须依不同设计物而定。印刷与工艺都是物理性的工业技术,梳理起来其实不难,本书将复杂的印刷与后加工工艺的关系通过纸、版、墨、色、工5个环节以逻辑对应的论述来依序介绍,编者倾38年以上的设计工作经验,将纸、版、墨、色、工依序上下对应结果,一章一节展开说明。同时,本书提供配套视频增加学习的临场感,附赠的电子版常用工具图表帮助设计师从设计方案之初到最终实际落地的目标。
《视觉设计工具手册 纸 版 墨 色 工》既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系、书籍设计及包装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目 录
第1章 选对纸 001
1.1 创作的成功,取决于载体 001
1.2 纸与设计 002
1.3 颜色的载体 004
1.4 设计纸责 016
1.5 选对纸 021
1.6 环境友善的物料开发 036
1.7 聚乳酸 040
1.8 设计实例 041
案例1:海报 042
案例2:简介 043
案例3:书籍 043
案例4:DM 044
案例5:名片及事务用品 045
案例6:包装彩盒 045
第2章 认识版 047
2.1 凹版 048
2.2 凸版 059
2.3 平版 067
2.4 孔版 076
第3章 辨识墨 083
3.1 油墨种类 083
3.2 UC大不同 095
3.3 油墨总印量 096
3.4 高颜值 101
第4章 管理色 105
4.1 颜色的产生——当RGB遇上CMYK 107
4.2 颜色的细致 110
4.3 颜色的正反 115
4.4 颜色的分辨 115
4.5 色的管理 122
4.6 色的代码 124
4.7 色的校正 126
第5章 后加工 135
第6章 综合案例 183
案例1:改变中国台湾茶叶包装的三角立体茶包 184
案例2:改变中国台湾香肠包装的充氮真空包 186
案例3:三十年前的罐装茶,乏人问津;这门生意有机会吗? 187
案例4:马口铁盖好 189
案例5:食品包装一直被视为环境杀手,但如今情况却发生了
转变! 191
案例6:品牌形象始终如一,让消费者死忠如一 193
案例7:铝瓶制罐法 194
案例8:干式、湿式罐形看罐底 195
案例9:包装设计突破口 195
案例10:M型社会,有机礼盒的开发预想! 196
案例11:有“表情”的纸 201
案例12:因为你了解,所以可以这样玩包装 204
案例13:幸福的设计 205
案例14:平面设计也有踢脚板 208
案例15:香水瓶的灵感 210
案例16:邮票及邮品的诞生 212
案例17:邮票的设计过程 214
案例18:精算过头的设计费,恐怕不太精明! 216
参考文献 218
从事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们都经历过,将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物质转化时的迷茫与痛苦,什么样的选择和工艺应用才是对作品精准的表达?面对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多样性,缤纷的材质与工艺选择中,设计师们该何去何从?实现后的设计作品是在加分还是减分?印刷技术是工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就对设计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考量。互联网及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印刷行业、工艺纸张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在这些流程环节中游刃有余?
在本书中,我有幸读到了答案。这是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福音,更是对行业内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此,我欣喜地为大家隆重推荐!王炳南老师是活跃国内的著名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多以包装为主,并涉足品牌、海报、邮票及文创产品等领域,是业内公认的高产设计大咖。
王炳南老师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一套易懂、易学、易记的实操方法,并集结成文,编写成书,便于大家系统了解印刷工艺流程,即纸、版、墨、色、工五大环节。本书详细解说了如何选对纸、认识版、辨识墨、管理色、后加工。终更精准、更完美地实现从设计想法到物质呈现的转化。在本书第6章,王炳南老师更是将自己的部分落地案例进行了展开说明,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而让更多的年轻设计师,带着时代的进步和更多的创新思维,在前人的经验中慢慢积累成熟,开出更美的花,结出珍稀果。
我坚信本书的问世,无论是面向相关专业的高校在读生,还是已经从事此行业的设计师们,都无疑是一本非常实用、有价值的工具性指导书籍,是设计师想要提升自己设计品质不可多得的法宝。如果说设计是解决问题,那么好的设计想法更好的落地实现,就是每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全方位了解并熟练掌握印刷工艺系统知识不可或缺,这也能体现出一位设计师的专业水平。
后,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在王炳南老师这本书的指引下,告别“纸上谈兵”,在实际操作中享受材料、工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善用资源、合理分配、精益求精,在创作中不断获得灵感和升华。
——王红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联盟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会员
《中国设计年鉴》和“中国之星”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
创意人人都有,落地的才叫设计
接到王炳南老师的邀请写这篇序,心里是很忐忑的。这本书是王炳南老师38年来亲身经验的总结,尽管已经被归纳为纸、版、墨、色、工五个字,但即使是没有归纳出这五个字,也已经是设计实践中的结晶。我做为后辈,要给这么沉甸甸的内容作序实在担心资历见识不足。
但是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年轻的设计师们传达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年轻设计师们要保持对前辈和技术的尊重。设计始终是一门手艺,手艺就意味着需要从生疏到熟练,从听说到贯通的修炼过程。尽管时代一直在变,每天听到的“颠覆”和“创新”也越来越多,但是概念的生命周期是很短暂的,跟随炫目的概念夸夸其谈,不能落地成让人放心赏心的实物,那些华丽的概念始终只能是一个口号。我们经常自诩为专业设计师,那我们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更有审美?更有脑洞?很抱歉,审美和脑洞只要是个人就感觉自己十分具备。设计师的专业性首先应该是,你想到的东西是确实存在,已经在你的计划中实现了良好的成本平衡,并且可以原原本本地做出来的。创意人人都有,但是落地出街的才叫设计。
现在新媒体设计十分红火,平面设计师纷纷转职成为UI设计师,处在信息革命的高峰期,人们的大多数注意力已经被各种电子设备吸引,大家都在盯着屏幕划划点点,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仍然要去超市、商场购买各种用品,仍然被形形色色的宣传海报包围。即使应聘成功了UI设计师的职位,但现实工作中仍然需要处理大量的设计物料,不管多么高科技的产品,终也要包装好送到用户手上。所以,熟记iOS和Android的各种分辨率,知晓各种屏幕特性的年轻设计师,你们同样必须知道现实中的各种工艺技巧限制规范。除非有一天人们真的只是生活在虚拟中了,这些印刷的知识才会过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中王炳南老师尽管已经尽力把知识结构化、图表化,但要真的成为一位能掌握印刷技能的专业设计师,必须自己亲手去触摸、亲身去盯厂、亲眼去观察。好在你已经用一本书获得了38年的心法,接下来用落地的设计来打动市场,为自己的设计师身份正名吧。
——站酷网总编 纪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