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不管是为政还是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
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
讲到人情世故,中国人现在往往把这个名词用反了,这是很坏的事。如果说“这家伙太世故了!”便是骂人。尤其是外国人批评中国人,几年前我就看到这样的文章,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
这里一般年轻人的反应,认为这个外国人的文章写得非常透彻,我说你们不要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留学二三年,就能懂中国文化,那你们都是干什么的?几十年来的饭是白吃了。
中国文化一直在讲人情,所谓“人情”,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提着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左邻送到右舍,在外头送来送去的转了个把月,说不定又转回来物归原主了,这只是情礼的象征。
中国文化所讲的“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
人情这两个字,现代解释起来,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学问都在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
“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
但现在反用了以后,所谓这家伙太“世故”,就是滑头的别名;“人情”则变成拍马屁的代名词了。
就这样把中国文化完全搞错了,尤其外国人写得更不对。
别对人要求过高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人家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所要求对方的圆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
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
社会上都是如此要求别人,尤其是宗教圈子里更严重,政治圈子里也不例外。这个心理好不好?好。
但是要求别人太高了。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
孔子也认为,除了颜回之外,三千弟子中,没有第二个人。凡是人,都容易犯这六个字的毛病。
“迁怒”,就是脾气会乱发,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举例来说,我们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太太好心前来劝问:“今天回来得那么晚?”于是对太太吼:“你少讨厌吧!”这就是迁怒了。其实并不是骂太太,是在外面受了气,无处可发,向太太迁怒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对长官、对朋友也要原谅。
很多人挨了长官的骂,仔细研究一下,这位长官上午有件事弄不好,正在烦恼的时候,你再去找他,自然挨他的骂,这是被迁怒了。
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我们看到历史上,有些人做了历史的大罪人,就由于迁怒。有的因为对某一个人不满意,乃至把整个国家拿来赌气赌掉了。不迁怒真是太难的事。
第二点最难的,“不贰过”。所谓贰过,第一次犯了错误,第二次又犯。等于我们抽烟一样,这次抽,下决心,下次再不要抽,可是到时候又抽起来了。
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贰过”。
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人们真能做到如此,不是圣人,也算是个贤人了。
事实上,我们讲的“不迁怒,不贰过”只是其中的一小点。如果认真研究起来,这两句话是概括了全部历史哲学,也概括了人类的行为哲学。人若能真修养到“不迁怒,不贰过”那是太不容易了。所以孔子再三赞叹颜回,是有他的道理的。
譬如我们说“怨天尤人”,就是迁怒的一例。一个人到了困难的时候怨天,这是普遍的事。
说到“怨天”,如韩愈所说的,一个人“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自然的现象。一件事情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叫做穷。叫时往往情不自禁地会感叹:“唉!天呀!”身上受了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往往就脱口而出:“我的妈呀!”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人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心理上就逃避现实,认为这是上天给我的不幸。
“尤人”就是埋怨别人,诿过于人,反正是“我没有错”。古时平民文学中有一首诗说:“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像这样,天做哪种天才是好天呢?做天都难做,何况人呢?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
尤其做领导的人,受人物议,更是必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