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周密运筹,基辛格密访北京,尼克松决策访华
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中美关系缓和,外交关系正常化奠基,这一周改变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本书初版曾在海内外广受读者欢迎,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所青睐,并受到尼克松、基辛格本人的肯定,被称为“超级政治畅销书”,洛杉矶尼克松故居图书馆荣誉珍藏。
卷一
中美走向对抗
毛泽东要进行一百年辩论
他尽管不情愿,还是于1949年6月15日在丰泽园里正式住了下来。
他不喜欢乾隆在《丰泽园记》中说的,瀛台“较之此园固为美观,而极土木之功,无益于国计民生”,丰泽园则“行一事则合于天心,建一园而合于民情”。他是唯物主义者,他觉得与金碧辉煌、飞阁流檐的瀛台相比,丰泽园尚还显得古朴敦厚,不饰华丽。他认为丰泽园的建筑不能说明那些封建的帝王们上仰天意、下俯民情。要说喜欢的话,他倒是有点儿喜欢菊香书屋的清幽典雅,也欣赏康熙为菊香书屋所题的对子:
“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
北平初解放,住进菊香书屋的第一个中共领导人是林伯渠,住在北屋。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将这里作为临时休息的地方,分别住在东屋和南屋。在含和堂吃过晚饭后,他俩再返回香山住处。
中央政治局议了两次后,为了减少路途往返时间,也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决定毛泽东从香山别墅搬进中南海,住入菊香书屋里。林伯渠与周恩来就从这里搬了出去。
6月15日这天下午,他离开香山双清别墅,到中南海开会。新中国成立迫在眉睫,新政协筹备会议预定这天晚上7时30分在勤政殿开幕,会要开一段时间。他除了参加会议,还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代表见面、谈话,洽商建国大事。
从3月25日至6月15日,他掐指算来,党中央在香山,只差十天就满三个月了。在这短短三个月里,形势又有了迅猛的发展,百万大军渡过了长江,接着又连续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重要中心城市,人民解放军正在江南前线乘胜追击。新政协筹备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形势发展虽快,但局面却极为错综复杂。2月初,斯大林虽然派了米高扬来访问西柏坡,同我领导人会谈,但与此同时,苏联驻华使馆那些天正随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往广州。在渡江之前,斯大林就发来电报,劝中共就此止步,不要轻易南下,以免引起美国干涉。在占领南京后,苏联各主要报纸虽然都加强了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宣传报道,但苏联政府随即又同国民党政权就“延长合办中苏航空公司”开始谈判,罗申大使仍继续留在广州。
毛泽东对此是不满意的,很有看法。南京解放后,他满含激情写的那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就有隐有所指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佳句。直到60年代中期,他在会见戴高乐总统的代表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时,还曾提起渡江前的这些事。
早在南京解放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到处找中国共产党人拉关系;南京解放后,司徒雷登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驻华大使又继续留在南京观望。这些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中央不能不加以考虑。本来,在3月初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在报告中对于帝国主义是否会承认新中国的问题作出过基本估计: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绝不能很快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因此,“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但是,根据现在这些新情况,如果能够通过外交渠道制止美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可能,促使美国政府采取接受现实的立场,抛弃众叛亲离、腐朽不堪的国民党政权,承认新中国,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因此,他与党中央除了从最坏的角度对美国可能的出兵干涉与外交不承认进行充分考虑之外,也采取了灵活、积极的态度,他曾于4月28日致电渡江前线总前委和华东局负责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样,就产生了黄华在南京与司徒雷登的非正式接触。为此,他日前刚刚同意通过燕大校长陆志韦出面邀请司徒雷登北行访问燕大,他也准备在北平见一见这个美国前驻华大使。
因此,在准备今晚新政协筹备会议的讲话稿时,他写了这样的话: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制度走向全部崩溃的时代,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不论他们如何还要继续反对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总是有办法取得最后胜利的。
同时……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关系,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后来,在新政协筹备会议期间,上海来的陈铭枢捎来司徒雷登的材料时,他就特别嘱咐这位与司徒有来往的陈铭枢先生,捎话给司徒雷登先生,请其认真读一读他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的讲话。
据裴坚章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一卷,1949—1955)》记载,陈铭枢在给司徒雷登的信中表示,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明智的、正确的和坚定不移的,并转达了毛泽东的口信:“政治上必须严肃,经济上可以做生意。”
那天,他在菊香书屋送走陈铭枢之后,已是深夜。
他详细看了陈铭枢捎来的司徒雷登的材料,包括司徒拟的五点意见和所附的四份文件。总的印象是,还是帝国主义的腔调,还是帝国主义的嘴脸,还是蔑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态度。他进而联想起南京市委发来的6月6日司徒雷登与黄华第二次见面谈话中,司徒对黄华说的:只有在新中国不和苏联结盟的情况下,美国才会承认一个共产党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容忍和接受。
每到深夜,他的思维特别活跃,司徒的这些材料,更使他想得很多很深。
他想起了张治中。
他在这次新政协筹备会议上被推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两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在酝酿和讨论国号的时候,为广泛征求意见,他以筹委会主任的身份在勤政殿邀请各界人士座谈,张治中也应邀参加了。他让工作人员把筹委会上的专家们的意见介绍给与会各位,然后,他代表中央说,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征询大家意见。
这时,张治中说有不同的意见。张治中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呢?我提议去掉那两个字,不如干脆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觉得张的话颇有道理,“共和”者,其含义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政治制度,的确也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于是,他在会上建议大家采用。经过众人反复讨论,终于决定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采用这个国名。
他很器重张治中的意见。张治中,字文白,曾三次到延安。在重庆谈判中,张让出官邸给他住,又负责护送他回延安。张治中有学问,有头脑,善思考,读过很多书。有一次他劝一个青年读书,就说人家国民党的张治中年轻的时候还读了十年线装书哪。这次国共和谈夭折,渡江开始,他就对周恩来说,文白先生要走的话,可以送去香港或者兰州(当时张治中还任国民党政府的西北地区行政长官)。后来,张治中决定留下来,周恩来也把张治中的家属接到北平来了。他很欢迎张治中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国共和谈期间,4月8日,他曾请张治中来香山见面谈话。那次,连谈话带吃饭共用了三个钟头。张治中胸怀坦荡,对国家大事有话直说,曾就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提出过自己的意见。
张治中在国民党中被认为是左派,是主张国民党在联美之外,也要联苏联共的。此时,张治中认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反共反人民反革命、不实行三民主义之外,在对外方针上也犯了严重错误,就是长期以来推行一条亲美的一面倒政策。因而,张主张,今后新中国要实行苏美并重的新政策。
他问张治中,具体怎么解释?
张说,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美也不反苏,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以亲美又亲苏的美苏并重政策来消除美苏的对立,促进美苏合作,使中国成为美苏关系的桥梁。这对中国有利,对美苏有利,对世界和平也有利。单就从军事观点来说,如果在美苏对立之间中国不能保持善意的中立,而是联合美国对付苏联,则美国为了支援中国,就会派部队越过太平洋到中国来,这样,中国就成了美国的负担。反之,中国要是联合苏联对美国作战,苏军也会从西伯利亚过来支援中国,不仅中国成为苏联的负担,且使苏联陷于欧亚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因此,张治中说:“在亚洲,中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世界是美苏两雄争长,中国在中间举足轻重,是两雄争取的对象。中国投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占优势。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珍视它。”
……
卷一 中美走向对抗
毛泽东要进行一百年辩论
陷入黑圈的杜鲁门只好使用否决权
在美蒋的封锁下,新中国外交要“一边倒”
出兵朝鲜: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
卷二 周恩来从万隆发出震撼世界的声音
在日内瓦杜勒斯不准握手时发生的中美接触
周恩来从万隆发出震撼世界的声音
周恩来说中美会谈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蒋介石不得参加
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最佳人选
卷三 外交史上独特的马拉松会谈
会谈一开始“中国抢了主动”
要回了钱学森,也是一个胜利
炮击金门之后,王炳南被急召回京
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中开始了华沙会谈
华沙会谈僵而不断:中美联系的特殊渠道
卷四 武成殿另外开起了绝密会议
毛泽东睡不着了,又想起了四位“老帅”
四老帅的研究“不要被框住了”
四老帅的报告为打开中美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恩来亲自过问两名美国旅游者误入事件
卷五 老外长提出“不合常规”的想法
尼克松煞费神思寻求通往北京的渠道
柯西金突然要求路过北京
中苏总理的会晤触动了尼克松的神经
老外长提出“不合常规”的想法
卷六 美国人伸出橄榄枝
尼克松出奇制胜重用基辛格
“与中国人跳的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
从“两个半战争”到“一个半战争”
苏联人的神经被触痛了
尼克松气得暴跳如雷,基辛格笑得意味深长
卷七 古老的巴基斯坦渠道
毛泽东让斯诺上了天安门
巴基斯坦渠道使用最古老的方式传递密件
毛泽东说,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
即将实现对华突破时华盛顿刮起了一股“倒基”风
卷八 小球推动大球
毛泽东一夜之间又改变了决定
中国人发出的邀请轰动了世界
周恩来收到大洋彼岸一位母亲送来的红玫瑰
钓鱼台里成立了一个准备跟基辛格较量的班子
林彪说:“跟美国人勾搭要栽跟头的。”辯
卷九 华盛顿精心准备绝密的“波罗行动”
尼克松甚至考虑不派使节,自己直飞北京
周恩来精心挑选对美工作班子
“休假”的基辛格去海边安排绝密的北京之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洛德以十分高超的语言技巧对华裔妻子泄密
基辛格就要动身时,台湾“大使”竟然求见
卷十 二十世纪最神秘的外交飞行
叶海亚总统亲自安排了这次神秘的外交遁身术
“天神”要惩罚一下基辛格
可以轰动世界的稿子竟然作废了
周恩来谈起尼克松的“五极中心”说,基辛格竟然不知道
为什么毛泽东不急于听周恩来汇报基辛格来访的要事
基辛格去时忧心忡忡,回时喜气洋洋
卷十一 几乎全世界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简短的公告
几乎全世界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简短的公告
也有人对“七一五”公告不高兴
周恩来对符浩说,你去巴黎只能将此事告诉一个人
对中国飞机在蒙古神秘坠毁,尼克松十分担心有变
卷十二 基辛格刚刚在北京登上“空军一号”
巴黎渠道之一:中美两位将军的秘密使命
毛泽东不同意美方提出的方案
台湾问题使中美会谈又陷入僵局
命运在周恩来与基辛格之间开了一个玩笑
“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卷十三 尼克松访华之前
巴黎渠道之二:蒋介石要偷袭尼克松总统访华专机
打前站的黑格未能落实毛泽东与尼克松见面的安排
马尔罗对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
奇迹!休克的毛泽东被抢救过来了……
卷十四 尼克松一下舷梯就伸出了手
尼克松一下舷梯就向周恩来伸出了手
从“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谈起……
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
卷十五 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访华的种种感受
“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
《上海公报》诞生前又生波澜
“生活在巨大阴影之中的伟人”
毛泽东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书末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