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89102
  • 作      者:
    李利平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利平,1929年生,山西大同人,法学博士,现在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工作。主要从事行政体制改革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点涉及公务员规模、政府职能配置和调整、事业单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等。同时担任《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中央编办主管)。编辑部副主任,全面负责刊物的业务编辑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较为特殊,其政治敏感度高,且历史积累和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得它对面、复杂又艰巨。《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以公务员规模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横向上,注重对其他经典国家公务员规模总量和结构进行案例剖析,试图归纳出公务员规模配置上的一般性规律,提出一个能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参照的基准线;在纵向上,注重对中国公务员规模的发展历史、公务员规模配置的影响罂粟进行分析,并对照一般的基准线,分析中国公务员规模的核心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公务员规模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
  一、以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位的考虑本书以省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试图分析省一级政府公务员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试图解释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同一层级政府,为什么有的地方公务员规模较大.而有的地方公务员规模较小,也即探讨导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公务员数量存存差异的原因。以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位,主要有如下考虑:
  (一)中央对省级行政区的编制分配方案是整个编制管理的基础依据
  目前,在机构编制管理上,中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始终坚持着“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具体来看,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②中明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管理权限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具体由中央编办管理。各部门在制定规章、下发文件时,不得就机构编制问题作出规定,也即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审批制度。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行政编制审批权限在中央,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核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群众团体机关的行政编制和地方各级行政编制的总额,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在中央批准的行政编制总额外越权审批行政编制或自行确定用于党政机关的编制。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行政编制,但必须在批准的总额内进行;地方不同层级之问行政编制的调整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中央各国家机关部门、有关群众团体机关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副厅局级以上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中央。因此,在目前的编制管理体制下,需要注意如下方面:
  一是中央对全国行政政编制实行总量管理,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副厅局级以上行政机构直接管理,并对各部门处级机构设置进行总量控制;对省级政府工作部门及部门管理机构实行限额管理.并对省级政府审批的市级政府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及变动实行备案管理。
  二是行政编制的审批权限完全集中在中央,副厅局级以上行政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也在中央。各地区、各部门只能在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数额和中央批准设立的行政机构限额(即“两个限额”)内开展工作。
  三是中央对全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对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直接管理,对各地区事业编制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统一制定;在地方,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对下级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综上,在“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下,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其管理也很集中。在具体的编制配置中,中央将编制的“总额”和“限额”打包给省一级政府,省以下各层级地方政府的编制额度依据中央要求由其上一级政府来确定和审批。这样,省一级政府的地位作用就非常关键了,中央“打包”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编制分配方案自然也就成为整体编制管理确定的基础依据。
  (二)对于如何确定编制的适度规模、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编要素体系
  目前的编制资源配置方案,仍然以1993年确定的编制分配方案作为基础中的依据。1993年,中央编办会同中国科学院开展“地方政府编制管理定量分析研究”,即地方政府分类排序与多重指标体系研究。①该研究主要考虑了6个编制分配客观指标:人口、行政区划数、面积、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并按照一定的权重,对除西藏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编制类型划分,提出人员编制由基数、调整数和附加数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数”,各地同级地方政府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均须履行某些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基数主要用来支,持这部分职能;二是“调整数”,由于同级地区在人口、国土面积、行政区划上均不相同,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同级地方政府的管理幅度、管理工作量也不尽相同,相应的人员编制也有所差异,调整数主要解决这种差异性;三是“附加数”,部分地区由于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殊情况,需要增加一些管理职能和工作量,附加数主要用于支持这部分的管理工作需要。客观地评价,对编制分配使用基数、调整数、附加数三类的办法,符合当时经济社会的现实。今天,虽然这种分类办法已经使用了20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它仍是客观的、可行的、比较科学的。
  同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面积等情况,将全国的市县乡镇划分为不同类别①,根据类别核定机构和编制数。具体来看,市分为三类,选择的指标包括市区总人口(指标权数为10)、市区非农业人口(指标权数为40)、市区面积(指标权数为2)、建成区面积(指标权数为8)、行政区划(市辖区、县个数,指标权数为10)、财政预算内收入(指标权数为15)和市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权数为15)7个。市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照市的分类确定,一类市设60个左右,二类市设50个左右,三类市设30个左右,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的市应该设得更少一些。县分为四类,选择的指标包括人口(指标权数为50)、面积(指标权数为10)、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权数为10)和财政预算内收入(指标权数为30)4个。县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照县的分类确定,一类县设30个左右,二、三类县设25个左右,四类县设20个左右。乡镇分三类,选择的指标包括人口(指标权数为6)、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权数为3)和土地面积(指标权数为1)3个。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照乡的分类确定,一类乡可设4-5个综合性办公室,二类乡可设党政办公室、财经办公室和民政、计划生育等助理员,三类乡可设组织、宣传等委员和民政、财政等助理员,不设职能机构。
  ……
展开
目录
引论
一、为什么特别关注中国的公务员规模问题
二、研究视角
三、基准概念
四、框架结构
五、可能的创新点
六、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一章 不小于1%:典型国家(地区)公务员规模的经验观察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一、“公务员”范围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
三、横向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美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英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法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四、德国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五、日本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三节 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俄罗斯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波兰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捷克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四节 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规模
一、埃及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二、巴西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三、土耳其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
第五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公务员规模
一、香港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二、澳门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三、台湾地区政府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第六节 对其他国家(地区)“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比较分析
一、“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国际比较结论
二、对“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底线和高线的说明

第二章 公务员规模长期变化趋势的一般性分析
第一节 历史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务员规模变化的内在动力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四、居民消费结构的现代化
第二节 理论支持:公务员规模变化是政府职能持续扩张的自然反应
一、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持续扩张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职责范围在扩大
三、公共服务成为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三节 现实要求:公务员规模调整是政府存效履行职责的主动选择
一、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有效治理的要求
二、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三、强化政府社会性监管职能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公务员占人口比例”的一般规律:以日本为例
第一节 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内部结构
一、日本公务员的总量规模和变化趋势
二、日本公务员的内部结构
三、对日本公务员规模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定员管理”:日本公务员规模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定员管理”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二、设定定员的最高限额
三、有计划地实施“定员削减”计划
四、定员管理计划的设定和推动过程分析:以远野市为例
五、对定员管理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 定员管理对控制公务员规模的启示
一、突出强调立法的基础性作用
二、编制变化与政府职责的关系
三、机构改革的周期性与统筹规划规模调整
四、调整优化公务员的内部结构
五、缓和渐进的人员分流方式

第四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总量、变化趋势与基本判断
一、总量与发展趋势
二、对当前公务员“数量值”的分析
三、基本判断:不是单纯的“臃肿”问题
第二节 公务员的内部结构和主要问题
一、各层级政府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
二、党、政、群人员配置比例结构不合理
三、职能部门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
四、领导职数过多
五、机构多但人员不饱满
第三节 随州市的个案分析和主要结论
一、机构数超过了中央规定限额
二、机构设置的地方特性不明显
三、政府系统的机构数量比重偏低
四、人员总量规模超出限额
五、人员配置不适应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要求

第五章 中国公务员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析
第一节 研究单位
一、以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位的考虑
二、时间段选择上的考虑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选择的思路和依据
一、“人口”因素
二、“地理与政区”因素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
四、“政府财力”因素
五、“城市化”因素
第三节 研究方法、数据模型和结论
一、研究方法
二、变量的操作化和数据采集
三、数据模型和结论
第四节 对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讨论
一、对无影响潜变量的进一步验证
二、模型结论的适用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构想

第六章 基本思路:短期“适度从紧”和长期“适度扩张”
第一节 短期“适度从紧”的必要性和现实压力
一、财政承受能力有限
二、政府规模的自我膨胀
三、“职责同构”机制亟待调整
四、机构编制管理缺乏刚性约束
五、政府的运行质量不高
六、社会舆论压力大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长期“适度扩张”的合理性和空间
一、对“适度扩张”的理解
二、推动公务员规模长期扩张的主要因素
三、“适度”的界限
第三节 公务员规模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适度从紧”与“适度扩张”相结合
二、“规模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三、“总体从紧”与“局部扩张”相结合
四、“数量管理”与“结构管理”相结合

第七章 对策建议:从“突出精简”到“调整结构”
第一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适当拉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周期
二、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合理调整纵向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配置
三、继续推动大部门制改革
四、尝试推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
五、继续充实与民生直接相关领域的公务人员
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第二节 公务员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的配套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改革分管型副职的设置模式
三、优化政府的运行流程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