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花料的加工工艺
1青花料是怎样加工提纯的?
钴土矿要经过提纯处理,才能成为青花料。明代万历年间以前,青料的加工是用“水选法”完成的。据嘉靖《江西大志·陶书》载,水选法分为“敲青、淘青和研青三道工序”。
敲青:“首用锤碎,内殊砂斑者为上青,有银星者为中青,每斤可得青三两。”
淘青:“敲青后,取其青零琐碎碾碎,入注水中,用磁石引杂石,真青澄定,每斤得五六钱。”这是用水淘洗,并以磁石吸去杂质的水选法。
研青:“首用锤碎,内朱砂斑者为上青,有银星者为中青,每斤可得五六钱。”然后“倾入乳钵”“研乳三日”。
在明天启、崇祯时,青料提纯处理改用“火煅法”。所谓“煅”就是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加热矿石,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疏等挥发性物质,使矿物的主要成分更易于提取,提纯度更高。
崇祯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中则出现了以煅烧法来处理青料的记载:“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无名异’可能是浙料的一个品种,同书另一处又云‘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上料无名异出火似之’)……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做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依次缩减。”
显然,火煅法这种新的青料提纯技术的发明运用是浙料之所以能烧出“翠毛色”的关键。从水选到火煅,是一次工艺技术上的改革,这个改革过程显然完成于嘉靖以后。到乾隆年问任景德镇督陶官的唐英在其《陶冶图说》中说:“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黄,大而圆者为上青,名‘顶圆子’携至镇,埋窑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事。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古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欠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这说明清代前期青花料的采取和加工,是由专门的匠户负责的,而且选料有明确的标准。据专家研究,当时钻土矿的拣炼工艺是:将钴土矿在水中不断淘洗,装钵煅烧,逐粒精选出色泽润、密度大、拨动发金属声的上等料,然后把它研得极细,“每料十两为一钵,专工乳研,经月始堪用”。精炼后,降低了钴土矿中锰和铁的含量,相对提高了氧化钴的含量,致使青花色泽鲜艳,蓝色纯净,莹澈明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