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国外动画已经进来了,而且通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在我国培育出了几代美日动画迷——他们已经对国外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认同——我国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改变这些观众的审美趣味,而是如何应对这样的现状。对国外动画片播放时间的简单控制,并不能阻碍人们对它们的偏爱,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创作人手,从观众的审美心理人手。这才是我国动画长期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动画作品质量和美学品质的双重提高,才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不应该对国外动画的大举“入侵”进行回避,而应该勇于面对,并且在交流对话中借鉴其成功的创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吸取其优秀的成果,师夷长技,从根本上振兴我国的动漫产业。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必须要建立在时代的文化立场之上再来对动画个性去追求。在动画作品的个性化发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的呼声,而且要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当前,动画理论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受众的定位阶段,这样对于动画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细化受众群体,因为任何作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老少皆宜,只有相对层面的理解认同。只有对各个层次的受众进行细分,才能准确地把握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价值理想,只有发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把握各年龄、各阶段、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我们的动画作品才能体现出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得到观众的欣赏和喜爱。例如日本因漫画受众的不同对漫画有着不同的分类,像格斗漫画、少女漫画、竞技漫画、科幻漫画、商业漫画等。这样某一类型的漫画就可以满足欣赏习惯相同且在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大量国外经验表明,对动画受众的细分和深入研究是动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动画个性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用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对生活和世界进行体察和理解,才能在动画事业的进程中增强其个性语汇的发展;也只有不断地调适当前的创作思路,才能在动画的创作中有所发展,从而回归到深层民族文化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上来。当然,除却具体而翔实的受众细分和深入研究以外,还要运用本民族鲜明的民族个性心理和独特的话语交流方式,来创作既能够满足和适应受众口味,又符合时代和动画艺术规律的优秀动画作品。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在作品的体认中产生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最终达到对文化的进一步积累和传承的目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