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判中询问的技巧与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2228
  • 作      者:
    (德)阿克赛尔·文德勒(Axel Wendler), (德)赫尔穆特·霍夫曼(Helmut Hoffmann)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阿克赛尔·文德勒,德国斯图加特州立高等法院法官,图林根大学客座教授。
    赫尔穆特·霍夫曼,德国斯图加特州立高等法院法官,博士。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在《审判中询问的技巧与策略》中以陈述心理学的视角展示了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法官如何用一系列方法辨别法庭上证人和其他人陈述的真伪,识别陈述的真伪是法官做出正确判决的前提。提问的方式往往决定了回答的内容,正确地提问能够获得正确的答案。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所问的内容通常大相径庭,而被询问人做出什么样的陈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被问的方式。作者在本书第一章中详细地讲解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如何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正确地提问,以获得尽可能正确的陈述内容。此外,现代陈述心理学提供了很多帮助人们辨别陈述人是在说谎还是在讲真话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第二章所描写的内容。当然,陈述人也有可能主观上讲真话,但他所讲的内容由于个人的认知错误而实际上是有误的。第三意将向读者解释如何识别正确和错误的回忆内容。
    《审判中询问的技巧与策略》的作者均是德国州立高等法院的法官,曾多次应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邀请到中国,在国家法官学院和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培训讲座上向参与者讲解本书所涉内容,并与他们一起探讨。这些经验也融入了作者写作的过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前几年,在调解进程中产生了许多改进民事诉讼的建议。中国和德国都有这种调解程序。争议双方寻求在第三方的引导下解决眼前的争议。这个程序的目的并不是想通过判决产生一个有争议的决定,而是希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调解人经常扮演一个调解的角色。目标一般是比仅就诉讼标的价值达成和解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比照中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调解程序理所当然地要避免采用法院庭审时的座位规则。大家都知道,如果所有参与人都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周围,那么这肯定有助于达成一致意见。在具体案件中,谁与谁挨着坐或由主席指定座位并不是出于个人的好恶,而是一种策略。我在这个进程中作为法官的角色恰好是什么?我希望怎样引导谈话?我将把诉讼参与人引向何处?我坐在争议双方的中间,还是他们的对面?律师该坐在哪儿?如果我想与争议双方直接交谈,那么律师就不应坐在我们中间,而是被挤到双方的后面。或者我应该让律师坐在我与争议双方中间?这样就在法官和诉讼参与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或者一座桥梁。争议双方靠多近坐才合适?在具体涉及的案件中,争议双方之间的近距离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还是使矛盾进一步恶化?争议双方是不是都愿意这样做?双方律师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多方面的尝试已经一再表明,一些过去被认为的小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实它们不是小问题,在双边交往中往往起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这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在双方走进法院审判庭,现有的布局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应不闻不问地加以接受。一些细小的改变可能很有意义。有时人们只能对无法改变的房间布局发发牢骚,而这却可以活跃现场气氛。“我对现在的位置安排很不满意,我坐在上面,你们坐在下面,相互之间又隔得那么远……”这样的开场白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它展示出一种内心的态度,这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刑事诉讼并不是基于最初文字意义上的谈判,即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共同结果。它的目标是查清事实和惩罚犯罪。参与诉讼的法官和律师虽然承担一个与民事诉讼不同的角色,但也适用前面所讲的情况。每个法官在证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尤其是在辩护人的座位上试着坐一坐,换位思考一下,如若真这样做,那么这位法官就会理解辩护人提出的申请。因为律师以前曾抱怨,在庭审时他只能看到证人的轮廓。实际上,由肢体的特殊表现可以推断出证人陈述的可靠性(比照第二章第五节),只有通过正面接触被询问人才能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
展开
目录

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 询问学与询问技巧
第一节 询问技术与询问技巧
第二节 角色的影响
第三节 期待立场
第四节 审问的先后次序
第五节 所处的不同位置和角色
第六节 诉讼参与人所处的具体位置
第七节 律师在庭审中关注的重点
第八节 正式询问
第九节 询问中的典型“错误”
第十节 引导和(或)操纵被询问人讲述的危险性和(或)可能性
第十一节 法律德语和笔录

第二章 事实还是谎言
第一节 两个验证步骤
第二节 一般可信性
第三节 首次陈述
第四节 自证其罪
第五节 身体语言
第六节 陈述的真实性——陈述内容分析
第七节 事实标准(事实标记)
第八节 依据事实标记的内容分析
第九节 警告信号

第三章 认知性错误
第一节 产生认知性错误的根源
第二节 所见所闻
第三节 回  忆
第四节 特殊案件
参考文献
关于中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中国适用的概况(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