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4堂人生哲学课》: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度过,理想中的人生又是什么样?恐怕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吧。在人生中经历了98个春秋的季羡林,面对过种种众生相。让这样一位老人来谈人生,会有什么答案呢?季羡林的回答是:“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老眼中,人生不可能过于完满,了解和体谅人生的不完满才能有好人生。
普通人在生活、考试的时候经常碰见“不完满”。季老这样写道: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普通人如此,那些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王侯将相更是如此。经过残酷的争夺王位之后,所有的皇帝一旦坐上龙椅想到的又是长生不老,连英明如汉武帝、唐太宗等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盘,妄想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不死。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此处不完满,就有彼处会完满;此刻做不到完满,有可能后来会变得完满。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一位挑水夫每天在扁担的两头各吊着一个水桶去取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每次长途跋涉归来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在归来后,总是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每天带着这两个桶在主人家和溪水之间往返。好的那个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而感到自豪,而破桶则为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为自己无法圆满完成任务而难过。
在如此送了两年的半桶水之后,破桶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您道歉。
” 挑水夫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呢?” “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漏了出去,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的主人家。因为我的缺陷,你那么努力地走这么长的路,却没有收到本该有的效果。” 挑水夫看到破桶很难过,于是神秘地对它说:“这次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 果真,当他们走在山坡上时,破桶眼前一亮。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了一路,在阳光下如此灿烂。为什么之前自己从未发觉呢?破桶开心了很多。但是,等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它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为什么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花草草,而好桶的那一边却那么荒芜吗?那是因为我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
每次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在这两年中,这些美丽的花朵让我在路上的时候心情都非常愉快,同时它们也点缀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缺陷,我们怎么会有这些收获呢?” 可见,人生就是要在缺陷中收获完美,在不完满中体会圆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