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格渐成说的开创者埃里克森的代表作,继弗洛伊德之后,在精神分析领域沟通了人的潜意识与家庭、文化、国别、本人经历、民族记忆、政治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
本书作者埃里克森(1902—1994)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也是青少年心理医生。他提出了人格发展渐成理论,而“同一性”便是与此种理论相关的一种概念,大体是指,构成“人”的各种特质,如本能、情感、需要、能力等交缠在一起,在人生各阶段遵循一定规律来发展,逐渐统合为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在本书中这一人格发展过程被分为八个阶段。
“同一性”的另一个层面,是人和环境的统合,包括家庭、文化、国别、本人经历、民族记忆、政治环境等因素,而这种外在于人的、对历史和社会综合性的关注,正是本书作者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所在。(他们两个都曾以精神分析法去研究历史人物)
本书作为埃里克森的代表作,突出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显著特点,即,将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了“自我”,从而将人的发展动力从潜意识扩展至意识领域,从先天的本能欲望移到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他认为人的发展是兼具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体。
本书虽题为“同一性”,实则研究“同一性危机”——二战的创伤、种族问题、高度工业化的弊端、女权问题……种种因素造成青少年心理病态,人格破碎。但全书的整体基调是乐观的,仿佛作者觉得从心理学上找到了解释、治疗这一切社会弊病的药方。难怪译者于90年代作序时给他扣上空想唯心主义的帽子。
中文版译序1
序言1
第一章引论1
第二章观察的基本原则25
第三章生命周期:同一性的渐成说62
第四章生命史和个案史中的同一性混乱101
第五章理论上的插曲157
第六章当代青少年问题176
第七章妇女气质和内部空间201
第八章种族和更广泛的同一性226
本书根据的著作248
索引250
Erik Erikson, who is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words “identity” and “identity crisis” in contemporary thought, scientific as well as popular, is only too aware of what has happened to his concepts.
——Robert A. Nisbet,New York Times on March 31, 1968
在当代科学和大众思想中,“同一性”与“同一性危机”术语的流行,应当归功于埃里克·埃里克森,而他也尤为关注他提出的概念所发生的变化。
——罗伯特·A. 尼斯贝特(美国社会学家)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is probably Erikson’s most important work; it gives us a sense not only of his range and originality, but of how much psychoanalytic theory has changed since Freud.
Kenneth Keniston
——Keniston, Kenneth, “Psychoanalysis and Theories of Man”, Science 161.3838 (1968): 257–25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或许是埃里克森最为重要的著作;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埃里克森的视野和原创性,也让我们知道了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理论的变化。
——肯尼斯·凯尼斯顿(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通过埃里克森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早期成长经历中更充分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朋友,认识自己的群体,这是培养自尊、自重及自制所不可或缺,也是社会宽容与和谐的重要基础。
——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本书是精神分析知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的认同分析而言,它都曾标识着一个原创的起点。
——萧延中(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