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宗教》:
由于僧璨“不出文记”,没留下什么资料,我们了解僧璨的思想也只有借助于上述所引的传记材料。《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载有《三祖璨大师信心铭》,在后世禅宗祖师的说法经常被引用,这里介绍一下。
《信心铭》在发挥“真如法界,无他无自”的思想时,始终紧扣不随言教、无证无得的修行观。该书认为,万法本来一如,自心本来清净,无欠无余,因为有取舍的分别之心,所以才产生“不如”,这是妄心作用的结果。所以,“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执之失度,必入邪路”。《信心铭》还引人中道空观来说明心与境的关系:“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从概念上说,能(认识之心)与境(认识对象)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但从实质上来说,能与境都是“一空”,这里的“一”应理解为绝对之义;只要体察到这种空义,那么能与境就没有分别,万法也都没有分别。心、境皆空,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就是至道、真如。而心与境的生起,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妄心、执取心,无妄心,执取心便会息灭;反之就会有是非,就会“纷然失心”,就会失之弥远。由于真如就是没有执取心的表现,就是空的表现,所以《信心铭》强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也就是说,息除妄见,真如便自然显现。由于贯彻了般若空观,在僧璨这里,真如、佛性等不是独立自存的实体,并不是离万法而有,故他继承了达磨至慧可的传统,将《楞伽》《维摩》等经典贯通起来,形成息妄显真、圆满自足的思想特色,这也是慧能禅的基本特点之一。落实在修行上,《信心铭》要求:“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具有以无修为修的意味,同时也与魏晋老庄玄学的任性逍遥有相通之处。
前引独孤及《碑铭》说僧璨“所至必说法度人”,由此我们理解其“萧然静坐,不出文记”意思是说他比较强调实践修行,虽然说法度人,但由于法不关乎文字,所以僧璨不愿留下说法的文字记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