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
“无时无刻地受到时间的追赶,并不是生活应有的样貌。”
为什么会有人因忙碌不已的生活而感到快乐呢?看到那种假日仍东奔西走、四处忙碌的人,我的心头浮现了这样的疑问。
“时时与他人保持联系并积极行动”的人,无来由地令人感到正面和积极。
“早起运动一下以舒展身心,下午去看一场电影,晚餐和大伙儿大口饮酒、谈天说笑,临睡前再读本励志的畅销好书”,像这样安排的星期日,比起那种“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后去吃一碗拉面,之后就无所事事到傍晚,晚上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喝啤酒,感到困意时倒头就睡”,是不是令人感觉前面那种才像是个“充实的星期日”呢?
当你也这么认同时,你就已经被洗脑了。
其实“充实的休假日”一词,本身就是矛盾的。为什么休假日有“充实度过”的必要呢?休假日就是“休息的日子”呀,整天优哉游哉地消磨时间、让疲劳充分消除就已经足够了。
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有计划就是好事”的想法真是粗糙不已。无时无刻不受到时间的追赶,并不是生活应有的样貌。
旅行也是同样道理。一定要去那儿、一定要去这儿;一定要看那个、一定要吃这个……会嚷着“旅行好累”的人就是因为这样吧!明明是难得的个人旅行,却要如同团体旅游般,无论大小事情都排定行程、事先预约,反倒成了被时间束缚的旅行。
只因没有计划就感到不安,将细枝末节的小事也排入行程,未依照预定计划进行时,就会感到焦虑、愤怒,甚至有罪恶感,到最后反而不知道旅行的理由与目的是什么了。
若是事关工作、为了促进效率而做好计划,的确是应该的,然而休假日却并无高效度过的必要。以我个人来说,我非常讨厌安排假日计划。此外,我也不喜欢排定多项行程。“星期六、日各安排一项活动”让我感到郁闷烦躁,我觉得只要偶尔“啊,这周末有排活动”即可。
无所事事就不知所措、没有安排活动便感到恐惧,这其实是种现代文明病。当你觉得自己也患上此病时,不妨尝试下“三天内不做任何有意义的事”。虽然偶尔会自问“这样真的好吗”,但此时只要稍稍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提高一点,就会觉得“这样就好”了。
对于将尼特族(NEET,全称Not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视为问题人群的看法,我不敢苟同。在不对他人造成麻烦的前提下,我认为完全不从事任何有意义行为的人生,也可以作为人生的选项之一。“想要活得有意义”的人,就自行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好了,不需要强迫他人跟自己走上相同的道路。人们应摒除心中“不想过着有意义生活的人就不具有活着的必要,对社会也毫无贡献”的想法。
尼特族本来的含义,是指“非就业中、非在学中、非进修中”的状态,对尼特族的负面认定是以肯定“只有工作、学习、训练才具有价值”的想法为前提。其实真正有问题的不正是这个想法吗?全世界、所有人仅认同这三项活动才有价值,这实在是件恐怖的事情。
懂得享受无所事事时光的人,应该被称为“闲暇的达人”。
不要坚持于唾手可得的事物
“距离坚持事物越远时,人就无法发挥太大的影响力”
“对于未来无法准确预测的最大理由,在于预测者对未来的观点抱定某种‘坚持’的缘故。由于‘坚持’的存在容易使思考有所偏颇,因此无法站在中立角度进行预测”,这是我上大学时,在社会学这门课中所学到的思考方法。
细想这的确是理所当然之事。巨人队的狂热球迷,当然不可能正确预测到比赛获胜的队伍。他们心中存在着期望巨人队获胜的“坚持”,让人丧失了客观判断各队战力的能力。“父母无法客观判断自己孩子的实力”也是同理可证。
这么说来,不投资股票的人,是否就能正确地预测股价变化呢?这也未必。若是他们内心有着“如果别人因投资股票而大幅获利,我会后悔不已”,或是“股价跌越低越好”这样的想法时,自然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
一般人最在乎的事物不外乎“自己”、“自己的公司”,以及“小孩”、“家人”等。和其他事物做比较,“正是由于事关自己最重要的事物,所以会因强烈坚持而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无疑是最大的矛盾。
人生在世数十载,在升学、结婚、就业、转职等这些事情中,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转折点。每个阶段都需要慎重考虑才能做出决定。然而,人们却往往由于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强烈的坚持而无法做出客观判断,因此会做出错误决定。
面对自己人生的抉择,不可能使用特地召集巨人队狂热球迷,然后询问“你觉得明年的冠军队伍是哪队”这样可笑的方法来解决,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请将眼光放远吧!请将“坚持的事物”依“与自己的距离”来做分类整理。
零距离(例:对自我人生的坚持)
短距离(例:对自己孩子人生的坚持)
中距离(例:对日本教育制度的坚持)
长距离(例:对世界和平的坚持)
未来发展与自己所坚持的事物渐行渐远者,情形大抵如下:
年轻时因“我想成为有钱人!”而创业→因“想让家人过着富足的生活”、“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努力工作→事业有成并稳定后,对“日本这样下去不行”有感而发,开始积极参与社会运动→最后以“想要培育对世界和平有所贡献者”为目标,热心支持留学生、赞助NPO组织,积极培养年轻的政治家。
反之,与所坚持的事物逐渐缩短距离者,则会遵循以下的发展路径:
“想要对世界有所贡献!”而从年轻起就跑遍全球→回国后发现日本之于世界有许多诡异之处,而产生“我要改变日本”的想法,并着手相关领域的创业→成家后察觉“家人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物”而转为“家庭派”→晚年因“想长命百岁”、“想让最重视我的晚辈成为下任社长”,而回归个人主义。
通过这两种类型的比较,我们对应与自我的坚持该保持多远距离一目了然。距离坚持事物越远时,人就无法发挥太大的影响力。即使你有着“我要改变日本的XX产业”的雄心壮志,也不可能让你随心所欲地操控整个业界的企业体及所属的员工。然而,若是自己的公司,就可以自由选择继承人,加上父母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职业选择也拥有半强迫性的影响力。
当对于性质接近且同属一个狭窄范围内的事物抱有过度的坚持时,容易因过于关注而犯错。此外,强烈坚持者往往既热心又顽固。将这般巨大力量对准微小的事物时,自然容易造成严重的错误。
换言之,为了不会对自己最重视的家庭、公司,及事关个人的事物做出错误判断,我们应该尽可能将自身的坚持转移至遥远距离、广泛范围下的其他事物,借此逐渐缩小“对身旁事物的坚持”,这样就能稍稍增加对自己重要事物的客观判断。
虽然人总是在不自觉中“只看见自己的重要事物”并为此绞尽脑汁的思考,但不妨试着偶尔将关注点转移到原本一心认为与自己不相关的世界和社会各种事物上。结果或许会出乎意料,但至少能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做出恰当的判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