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心得帖:怎样突破生命中的困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6108367
  • 作      者:
    (日)松下幸之助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能战胜多少困难,就有多大成就!
  2、“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安身立命的人间哲学!
  3、60年人生智慧,畅销500万册!

展开
作者简介

松下幸之助(1894—1989)
世界500强企业松下电器创始人
世界公认的“经营之神”
日本“经营四圣”之首
日本电气时代的开创者
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人
日本“事业部制”“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首创者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
美国《时代》《生活》杂志封面人物
10年日本首富,40年日本富豪前一百名
松下幸之助幼年失学、家庭苦寒。
15岁预见到刚刚开始的电气时代的巨大潜力,转行进入大阪电灯株式会社。
22岁辞职,独立创业,开始打造松下电器。
他注重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知人善用,采用创新的营销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举世瞩目。
松下幸之助推崇遵循自然规律,怀以诚恳和热忱的素直之心,坚持“人性论”,倡导经营理念与使命感,提出商业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手段,企业是社会公器,重视佛教的“利他”精神,并先后创办PHP、松下政经塾,身体力行,影响力无远弗届。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心得帖》是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智慧总结,主要讲述了他在人生经营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宝贵心得与体会,内容包括遇到困难时如何应对,怎样独立做决断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文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一条上天赐予的专属道路,我们或许会因欣羡他人被表象迷惑而误入歧途,但无论步履多么艰辛,路途多么遥远,也不要模仿他人,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无限宽广之路。

展开
精彩书评

当我们展望21世纪,集中管理、多层次、官僚作风、只关心自己、成本高、反应慢的典型公司,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成功者将是像松下幸之助的那些人:真正关心顾客;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员工们感到自己被赋予权利,对公司的目标负有义务;高度重视交货速度;产品标准也特别高。
——美国《时代》杂志

有些人积累的个人财富比松下幸之助多,也有些人创建的企业比他的大。但是从各个方面来看,要在同时代的企业家和高级经营人员中找出一个成就超过他的人是很困难的。在作为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榜样方面,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媲美。
——美国《财富》杂志

从马云的湖畔大学,到稻盛和夫的“盛和塾”,这些“塾”的祖师是松下幸之助出资开办的“松下政经塾”。迄今为止,松下政经塾培育出了众多的国会议员、地方首脑、地方议员、经营者、大学老师、媒体人士,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寒门子弟得以跻身政界。
——新华网

展开
精彩书摘

02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
拓宽视野
社会是广阔的,如果以狭隘的视野来看待社会,只能走进死胡同;人生是漫长的,如果以狭隘的视野行走于其中,就会举步维艰。
视野狭隘之人,不仅自己的处事之道存在谬误,也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因此,为了实现共同的繁荣,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拓宽视野。如果原来是10度,就把它拓宽到15度;如果原来是15度,就拓宽到20度。
不过,即便将视野拓宽至180度,我们费尽辛劳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事物的一半。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能够让自己的视野扩展到360度环顾一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然而,这一点很难做到。拓宽到180度实属不易,通常我们只是以15或20度左右的视野度过每一天。所以,我们才会烦恼不断,纷争迭起,使繁荣受到摧残。
让我们一起拓宽视野。无论拓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繁荣、和平与幸福,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去拓宽自己的视野。
日日是新日
时光流转、岁月更替,心境也会焕然一新。心境的更新,实乃可喜可贺之事。所以,并不是只有新年才值得庆贺,心境的更新任何时候也都是可喜可贺的。
无论今天还是昨日,大自然的形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和风煦日依旧。然而心境一旦更新,所见所闻都将焕然一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新年伊始是可喜可贺的,那么晨起同样是可喜可贺的。如果每一天的心境都有所更新,那么每一天都会是崭新的。在一颗崭新的心中,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崭新的,所有的一切也都可喜可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要把昨日的劳顿带到今天。常言道“一日的辛劳一日足矣”,今天还有新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背负不起昨日的忧愁。所以,每天都是崭新的,都是新的开始。
如果做到了日日是新日,也就做到了日日是好日。坦诚、谦逊,并充满创新精神的人,每天都是心情明快的,每天都朝气蓬勃。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每个崭新的一天的到来吧!
心灵之镜
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称自己的领带没有系歪,只要他往镜子前一站,是正是歪自然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承认失误,然后改正。
镜子尽管可以正衣冠,却无法映照出人心灵的扭曲。所以,一个人很难察觉出自己言谈举止方面的差错。由于没有一面心灵之镜,这种情况也可理解。不过,只要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和谦逊之心,心灵之镜就会随处高悬。
自己周围的人和物,均是自己心灵的映照,是自己的心灵之镜。所有的事物都能折射出我们的心灵,所有的人也都与我们心灵相通。
古代的圣贤曾教导我们:首先要去除自己眼中的偏见。让我们看待周围的目光再认真一点,让我们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再真诚一点。只要拥有一颗谦逊之心、坦诚之心,周围所有的人和物,就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灵之镜,将自己言谈举止的正误原原本本地映照出来。
尽人事以待天命
有句话叫作“尽人事以待天命”,其深邃的内涵令人回味。不为私心所束缚,竭尽个人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在此基础上,静待事态发展。这一事态的发展可能与自己的期待相一致,也可能与自己的期待相违背。无论哪种情况,都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范围。因此,只要我们做到了尽人事,就可问心无愧,剩下的就是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等待。在这一过程之中,或许一条新的道路将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如果每个人都明白这种心境的可贵,全身心体味这种心境,然后各自发挥所长,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异常祥和。
所谓天命,并不是建立在你尽了多少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多少回报这样的交易之上的。同时,私欲过重,不尽应尽之人事,只一味期待理想的结局,只能说与真正意义上的知天命还相距甚远。所以,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时刻做到三省自身。
未雨绸缪
如果下雨,就要打伞。要是没带伞,顶上一个包袱也行。要是连包袱也没有,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遇到雨天没带伞,只能说明你忽略了天气,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被雨淋湿了,方知雨伞的重要。这时你一定会想,下次一定不能再被雨淋湿了,然后决定等雨一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一把伞。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教训。
这样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我们周围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时晴时雨,潮起潮落。不过,只要晴天持续几日,就容易把被雨淋的经历抛诸脑后;顺利的势头一延续,就会忘乎所以、疏忽大意。这也是人的一种常态。
古人言“居于治而勿忘乱”,以告诫我们要做到居安思危。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其他的事,道理都是相同的。
下雨了就把伞撑开,如果没有带伞,就只能被淋湿了。不过,重要的是在于雨停后要立即做好相应准备,以免再度被雨淋湿。雨天时用的伞,工作时用的伞,人生中用的伞,每一把伞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日三变
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时时刻刻都在运动。万物流转间,所有物质的形态每一瞬间都在发生变化,昨日的形态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保留到今天。换句话说,这就是所谓的日新月异。每天都会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这可以说是宇宙间最大的规律。
这一规律也体现在人类身上。昨日的形态今天已不复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形态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实现了发展和进步。
人的思想同样如此。古人云“君子一日三变”,意思是说,君子一天之中三次改变其想法。正是因为能够发现并创造新生事物,他们才能成为君子。由此可知,一天连一变都不愿做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对于变化,每个人都会心存畏惧和不安。这是人本性的一种体现。不过,这也可以说是人心有旁骛的一种体现。一变二变是进步的姿态,而三变四变则是发展的动力,这也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观点吧。
勤学好问
孩子们的心天真无邪,碰到不懂的事情,他们总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
孩子们精力旺盛,干什么都拼尽全力。对于大人给予的回答,他们会费尽心思去思考。要是想到最后还想不通的话,他们依然还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
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无拘无束。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因此,对于不懂的事情,他们经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孩子们会先问“为什么”,从大人那里得到答案后,会用自己的小脑袋继续天真地思考,之后再问“为什么”。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大人也是如此。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经常询问“为什么”,然后对于得到的答案自己进行思考,或向他人求教。只要坦诚无私,热心且倾尽全力,每个人都可以随处播下勤学好问的种子。而一旦出现疏于求教,今天如同昨日,明日如同今日,十年如一日不思进取的情形,人的进步就会停止,社会的进步也会停止。
繁荣是从问一声“为什么”开始的。
像花儿一样
在沙漠之中发现一处甘洌的清泉,对旅行者而言,是喜悦、是慰藉,也是一种奖励。荒凉山野中毅然绽放的一朵小花,同样是对路人最好的抚慰和褒奖。
如今的社会,虽还未到贫瘠如荒野的程度,但在这个艰辛的时代,人心逐渐失去了平和,甚至变得有些冷漠。
这是一个需要所有人牵起手来,互帮互助的时代。人心已如沙漠般几近荒芜,但至少我们自身要像甘洌的清泉那样,像坚毅的花朵那样,做到正直刚强。
尽管做到这些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感受到自己行为的积极意义,就自然能够发现自己所作所为的价值所在。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拥有一颗淡泊的奉献社会之心。这对他人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褒奖和抚慰。
让我们像花儿一样,像清泉一样。在我们付出努力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感受到无穷的喜悦。
各尽所能
追求完美无缺,是人的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希望。因此,人们追求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无果,不知不觉中,我们经常会给他人带来痛苦,也给自己平添烦恼。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完美无缺呢?
让松树开出樱花是不可能的,让牛发出马的嘶鸣也是不可能的。松树只能是松树,樱花只能是樱花;牛只能是牛,马只能是马。尽管大自然中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本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在和谐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美。
人也同样如此。尽管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本领,就能够在和谐中创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如果能拥有如此坦诚的心,就自然会变得谦逊起来,对他人也会变得宽容起来,人们相互之间也能够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牛的叫声只能是“哞”,马的叫声只能是“咴儿”。各安其分,各尽所能,繁荣的原理就是如此简单。
探索的生活
凡事首先需要开动脑筋去思考,然后才能去做。如果失败,重新来过即可。要是重新来过仍然行不通,就再一次开动脑筋,再一次重新来过。
同样一件事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无论循环多少遍,都不会有任何进展。当然,我们也可以老老实实遵循先例,但探索出打破先例的新方法更为重要。尝试一下,或许能够发现一条新的探索之路。相较于畏惧失败,更应去畏惧没有探索的生活。
我们正是在祖先一个又一个探索成果的积累下,才过上了今天的生活。即便是在那些不经意间被我们忽略的生活片段之中,也留有宝贵的探索的痕迹。一只茶杯、一支钢笔,如果仔细端详,都会感觉到其设计的精妙之处。这确实可称为一种从无到有的伟大创造。
所以,遇事时,让我们开动脑筋重新思考。今天不要重复昨天的过程。哪怕只有些许的改变也好,哪怕只有一丁点的不同也行。不要让今天简单地重复昨天。许多人微小的探索积累下去,一定能够创造出极大的繁荣。
03
忍耐和宽容
让心灵相通
古人云,人生如相互纠缠之绳。的确如此。行走在世间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有喜事也有祸事,有开心之事也有悲伤之事。有时,你认为是好事,结果却是祸事;你认为是祸事,其实却是喜事。“要是一开始不踌躇犹豫,以坦诚谦逊的态度做下去该有多好”——人类肤浅的智慧,经常会让我们在事后捶胸顿足。
没有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一无是处,同样,也没有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完美无缺。其实,一个人在想不开的时候,是自我封闭了心灵之门;而他在得意扬扬的时候,则是以一颗傲慢的心将自己与他人割裂开来。
封闭自己的心灵,将自己与他人割裂开来,这种心灵之间缺乏沟通的情形,无法推动人们的相互协作与支持,最终只会导致人人都变成了性格孤僻之人。
世事变幻无常。不管是福是祸,任何时候都要以坦诚谦逊的态度让心灵相通,让思想相互碰撞,从而实现互帮互助。
缘 分
是缘分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缘分把我们结合在一起。
缘分——一个给人古老感觉的词语,却蕴藏着一种深邃的含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容易被认为是由个人意志所造就的。因此,这种关系同时也容易被认为,是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想法轻而易举地随时斩断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超越所谓个人意志与希望的深深的缘分的力量。男女之间的缘分同样如此。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更加认识到它的宝贵之处。在自己的心因不公或不满变得暗淡之前,学会谦虚地去体会缘分带来的喜悦,让这种喜悦之情,激发出我们的诚意与热忱,去进一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随后,一种可以变黑暗为光明的强大力量就会应运而生。
问 候
清晨,尽情呼吸着让自己神清气爽的空气,我开始打扫自家门前的道路。住在附近上早班的人迎面走来,问候道:“您早啊!”“您早!”
随口而出的清晨的问候,就像每天的习惯那样平淡无奇。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妨再来认识一下问候的重要性。“昨晚真的好冷呀”,这样的问候源自人们相互间的关切之情;“每次都让您费心了”,这样的问候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这些问候成了人们每天的口头禅,让工作在温馨的气氛中顺利开展。这些问候语并不是由具体某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由老祖先传下的,可称得上是人们每天生活的润滑剂,发挥着弥足珍贵的作用。有人会说“您是冷到家了吧”。听到这句话,虽说你的身体并不会变暖和,不过说话人可能是想通过一种单口相声般的幽默感,从而让你心里感到一丝暖意。
问候语丰富多彩,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问候语,要有一颗明快而开朗的问候他人之心。
付出与回报
付出与回报,是这个社会的规则,即通过将自己持有之物给予他人,并从他人之处接受与之相称之物。社会由此运转起来。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回报,只需更多地付出即可。如果不想充分地付出,只想得到更多的回报,这便是一种自私的念头。要是人人都如此,社会的繁荣就无从谈起。
所谓给予,简而言之是一种奉献,就是运用自己的才能全心全意地奉献世人。头脑灵活的人运用头脑,有力量的人运用力量,有能力的人运用能力,温柔的人运用温柔,学者运用学问,商人运用商业活动……
无论什么人,只要认真挖掘,都能找出其独有的宝贵天分,并可以运用这种天分奉献社会。充满奉献的社会,是人们之间相互付出更多的社会,因而每个人的身心都异常充实。
为了创造共同繁荣的社会,人们都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才能全心全意相互奉献。
长处与短处
我们所处的社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协同生活的基础之上。人们的日常关系由此形成。
为了顺利推进这种协同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关心与关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一颗坦诚之心去看待我们周围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以一颗温暖之心给予他人最大的关怀,让其长处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其短处得到最大限度地弥补。
人不是神,要求人做到全知全能是愚蠢至极的。既然如此,那么心中哪怕流露出丝毫傲慢自大,同样也是非常愚蠢的。帮助别人同时也能促成自己的事业,而得到别人的帮助更能使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如果没有这份理解和关怀,纵有千军万马,也不过是一群内讧不断的乌合之众。
人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这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宿命。这一宿命最终会带给人繁荣还是贫困,取决于人们相互之间是否拥有关怀之心。
忍耐之心
怎样的人是好人,怎样的人是坏人,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包括触犯法律之人在内,那些被公认为不好的人,就如同海滩上无穷无尽的细沙一样,无论昨天还是今天,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万物亦是如此。追求真善美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无论怎样追求,丑陋邪恶之物也不会消失,它们在任何时代都会混杂于美好事物之中。于是美丑并存,形成了自然景观,而世界也正是运动于其中的。
正因为如此,人们需要抱有一颗忍耐之心和宽容之心。这个社会中有好人,而那些被认为不好的人也不会消失。身处于这个社会之中,要是没有忍耐和宽容之心,我们的心灵就会一味暗淡下去,最终唯有感叹处世的艰辛。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每天的生计,共同开展每天的劳作。社会上并不只有好人,而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因此,从现在起,让我们逐步培养一颗忍耐和宽容的心。
共同生存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然而,人在认识到自己生命宝贵的同时,却容易忘记别人生命的宝贵,于是,人们的私心会率先膨胀,变得利欲熏心。也就是说,人被自身束缚住了手脚。作为人性的一种体现,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无法避免的。
但这样一来,人类共同的繁荣就真的无法实现吗?人类原有的特长就真的无法发挥吗?
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还是应当忽略自己,成就对方,甚至要舍弃自己,让对方得以生存。我们只要拥有这样的意识,就可以造就双方都能共存的生机勃勃的繁荣社会。这也是人应有的宝贵精神。
通过舍弃自身首先让对方生存,从而使自己也得到生机,最终实现双方的共同生存。这将使我们最终实现繁荣、和平与幸福。
为了更好地创造繁荣的社会,我们需要培养出一颗礼让而谦逊的心。
明确责任
在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时间,发生了一件自认为与己完全无关的事情,于是便以为自己完全没有责任。不过,仔细想来,自己真的有把握说,自己对此没有一点责任吗?
在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并不存在真正的与己毫无关联之事。
基督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将与自己素昧平生之人的所有责任背负于自身,在此基础上,又以一己之身,承担了其后世无数人的责任。
当然,要求每个人做到这一点是不切实际的,除非我们都变成基督。不过,我们至少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总想把责任推在他人身上。我们不同于猫和狗,它们只要自己不顺心,就会毫无羞耻地撕咬、伤害同类。
在天地自然之理的作用下,人类与动物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差别异常珍贵,起码我们自己不要去将其玷污。
真心接受批评
受到批评,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就算承认自己有错,但还是不希望受到批评。因此,不愿受到批评是一种人之常情。
对于批评者而言,批评同样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也不会留下愉快的记忆。因此,能不批评就尽量不去批评,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人情相互交织,要都采取马马虎虎、含糊不清的态度,既没人批评,也没人受到批评,那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神也就算了,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长此以往,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会越来越浅薄,做决定时就会变得优柔寡断。
当然,我们不能被私情驱使随意批评,但基于常理之上的认真批评和认真接受批评,是每个人超越人情之上的一个重要义务。只有受到批评,人真正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无论批评还是接受批评,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
只有人类才能做到
有种观点认为,这个社会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基础之上的。从与朋友见面时间的约定、金钱物品的借贷约定,到公司规定、国家法律,都可以看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而缔结的一种重要契约。
契约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生根开花。因此,这些契约能否得到遵守,是衡量人的精神是否高尚的晴雨表,道义和道德的成果也在其中得以体现。
因为自己情况有变,就随意不遵守约定,这纯粹是动物的行为。只有人类,才具备严格遵守相互间所订契约的与生俱来的崇高精神。
一旦这种精神弱化,将会成为影响身心的巨大负能量,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后果绝不仅仅是浪费了见面时间那样简单。让我们都来从遵守约定做起。
不谙世事
顽强忍耐,坚韧不拔;掌握知识,应绝对听从校长和老师的指令;校长和老师进入及走出教室时,应起立迎送;回答老师提问时应起立,在得到老师同意后方可坐下;要向校长和老师表达敬意,路上遇到校长和老师时应有礼貌地鞠躬致意;尊敬年长之人;善待老人、幼儿、弱者,为其让道让座,尽己所能给予帮助;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事,照顾弟妹……
以上是苏联以教育部令形式公布的中小学《学生守则》的一部分。违反上述规定的学生,将受到勒令退学的处罚。据说中国也制定过相同的学生守则,而欧美各国的情况也大体相似。
无论哪个国家,即便国情相异,但为人之重要准则却是万国通用、人所共知的,因此不管在哪里,不管是谁,都会认真遵守。我们决不能变得不谙世事,游离于世界之外。
……

展开
目录

上篇
开拓道路
01 把握自身的命运 / 005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道路要走,这是一条上天赐予的宝贵的道路。尽管每个人并不清楚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但它只能由自己去走,无法由别人代劳且无法踏上两次。
02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 / 017
社会是广阔的,如果以狭隘的视野来看待社会,只能走进死胡同;人生是漫长的,如果以狭隘的视野行走于其中,就会举步维艰。
03 为了每个人生活得更好 / 029
古人云,人生如相互纠缠之绳。的确如此。行走在世间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有喜事也有祸事,有开心之事也有悲伤之事。
04 独立做决断 / 041
人不是神,所以做不到任何事情都能先知先觉,任何事情都能顺心如意,无忧无虑。
05 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 055
社会是宽广的,人生是漫长的。社会之中,人生之中,困难、麻烦、痛苦、艰辛,百种滋味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受煎熬的并非只有你。
06 丧失信心时 / 063
在有的人眼中,人生如一条康庄大道;在有的人眼中,人生有如峰峦叠嶂、坎坷崎岖的旅途。不同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事实。
07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 075
无论什么工作,都是建立在社会需求基础之上的。要是没有世人的需求,一项工作就不能成立。
08 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 / 087
经营是一件让人捉摸不透的事,工作也同样如此,就算你干了几十年,依然还是觉得它不可思议。
09 为了拥有独立自主的信念 / 101
人们经常以为,一件事情的成功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的智慧闪光的结果。但实际上,一切都应该得益于别人的教诲。
10 创造人生价值 / 119
一种心态,可以让一个人承受所有艰难,忍受任何痛苦。不仅如此,还能够让他变忧郁为开朗,化苦闷为欢乐。
11 为了国家的发展 / 131
凡事在紧要关头,都不慌不乱、不急不躁,以往日的心态,毅然而又轻松自如地泰然处之。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异常困难。
下篇
开拓道路(续)
12 正月 / 147
没有比所谓完美无缺更加让人期待的了。然而,要求人达到完美无缺的状态,首先就是不可能的。
13 杏月 / 157
对于日本自古以来的武士道,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不过我认为,它主要是告诉了我们进退之路的真髓。
14 桃月 / 167
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多余的。认为其多余,只是因为不知道它如何使用、如何发挥效用而已。
15 梅月 / 177
一个人无论如何睿智,其智慧总是有限的;无论如何精力充沛,其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16 榴月 / 189
人的智慧这种东西,只要用力挤一挤,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因此,事情不会轻易就到“已经结束了”“已经没办法了”的程度。
17 荷月 / 201
人们都说要抓住机会。然而,如果只付出一般程度的努力,当机会出现时,你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它。
18 兰月 / 211
以生老病死为代表,人世间不如自己所愿之事不可胜数。因此,释迦牟尼这才出城冥思苦想,最终达到了超越生死,超越病痛的至高境界。
19 桂月 / 219
无论人类的智慧有多大程度的提高,能够做出多么准确的判断,依然无法预知自己的明天。这就是人世。
20 菊月 / 231
在这个社会中,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不明白的事物比明白的事物多,不知道的情况比知道的情况多。
21 阳月 / 245
自己的身体,既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血液循环、内脏活动,无论哪一方面都不是自己的意志能够控制的。
22 冬月 / 257
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欲望会不停地涌上我们的心头。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那个也想做,这个也想做,永无止境。
23 腊月 / 267
现实社会往往不会按照每个人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不过,不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