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绪绑架的物种
据说,吵架时男人的思路是这样的:
问题怎么来的?
要怎么解决?
怎样解决最合理、对大家都好?
动手做!
问题解决,通关!
而女人的思路却是这样的:
你说话时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你说话时怎么不想想我的感受?
你说话时为什么不想我的感受?
你说话时凭什么不想我的感受?
是个笑话吧?那么,女人为什么会这样?
你也许会给我一个响亮的回答:这是由女人的生理状况决定的,女人就是情绪化的动物嘛!如果始终很理智,那就不是女人了。
不管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女人歇斯底里,无谓地努力、徒劳地挣扎。有女同事失恋,哭天抢地,悲伤得睡不着、吃不下。劝她出去走走,想开些,她说:"我没那么阿Q。"毫无价值的悲伤,毫无意义的绝望,让人既同情,又气恼。
女人就是这样:知道该怎么做,就是不做;知道对方是对的,就是不听。
怎么办?莫非只能怪脑子没长好?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人保留这种情绪化特征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情绪化的成本很高,但正是由于女人的情绪化和不理智,母爱才是无条件的,我们才有更高的活下去的可能性。一句话:为了孩子。
既然女人天生就有一个情绪化的大脑,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怎么打拼?请用自己的理智,迫使大脑建立新的神经回路。简单地说,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起新连接,不去刺激旧连接,让旧连接慢慢萎缩,最后塑造出全新的神经系统反应模式。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有一天要给公司的新员工做培训。新员工比她早半小时到了教室,等她来了以后,有人问她:"你不是说今天提前半小时开课的吗?"这确实是她说的,但她完全忘了。在那一瞬间,她有点慌了,"不可能,我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内心惊恐之下,她本能地想反问:"我有说过吗?我没说过吧?"
这是女人做错事时很常见的反应,她们通常还会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显得茫然、无助、楚楚可怜,希望博得同情,但其实是在抵赖--推卸责任、耍赖。
好在这个女孩想起了自己正在训练--训练自己要像一个成熟的、负责的人一样去处理事情。于是,她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自己的惊恐,对大家鞠了一躬,并做了简单而真诚的道歉,结果,在场的新员工立即表示了对她的谅解。而在此之前,她从未获得过类似的谅解。每当她做出一副可怜的小女孩的样子去祈求原谅时,得到的都是别人的鄙夷。
承认自己的责任,简单真诚地道歉,对这个女孩来说,就是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神经连接。她以前从未尝试过这种办法,一旦试过之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新连接的力量,不再依赖旧的(耍赖的)神经回路了。
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不断地跟其他神经建立连接,这让大脑具有无限的可塑性。你的任何一种新思维、新做法、新经历,都会在大脑中建立起新连接,就像"雪地上的第一行脚印",任何一个新连接要想变得稳定、强大,都需要重复。
这一点非常关键,重复越多,所形成的神经细胞连接就越紧密(因为这一部分得到的髓磷脂会越来越多,信息传输也就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高速)。当你的新细胞及其新连接不断生成,新连接不断强化,逐步取代了旧连接,你的大脑就被重塑了,其结果是:你会逐渐形成不同的行为习惯。
你知道上瘾是怎么回事吗?上瘾就是形成一种强大的、超级活跃的神经回路,因为不断受到强刺激,最后产生路径依赖。也就是说,这个神经回路进入了一种强迫状态,它会自发地兴奋--这就是烟瘾发作时,你的脑子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不满足它(比如抽上一根烟),它就会越来越兴奋,一直到占据你所有的注意力为止。当烟瘾、网瘾,甚至毒瘾剧烈发作时,人是无法关注任何其他事的,必须先满足它,因为它已经过度活跃了。
恋爱也是一种瘾。你思念过一个人吗?就像歌词中写到的:"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如果体验过,你就能理解上瘾的力量了。
当女人想忘记一个男人时,她大脑里原有的、强大的神经回路会产生作用,使她一听到召唤就忍不住想飞奔过去,这是一种熟悉的、惯有的反应,对神经系统来说,做出这种反应毫不费力。但是,这个时候理智会说:"别这么做,饮鸩止渴对我有百害而无一益。"
思前想后,女人会很纠结--理智要你尝试拒绝,而拒绝是一个从前没有的神经回路,需要新建。当然,新建的过程比顺从旧的神经回路要艰难得多,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的决心和力量。这场思想斗争就如同圣女贞德所说:"所有的战争,胜负都是先在自己的内心见分晓。"只要你能成功拒绝一次,新连接就得以建立。一开始,它可能很脆弱,但如果你有意识地强化(多拒绝男人几次),它就会慢慢强大起来,直到最后完全取代旧连接。与此同时,旧连接因为得不到刺激而逐渐萎缩,不再兴奋。这个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地摆脱了这个男人!
有的新连接建立起来相对容易,有的则非常难。尤其是面对经过若干年不断刺激强化形成的旧连接时,你会发现它
无比霸道,不要说寄望于新连接与之对抗了,就单是建立新连接这件事本身,都会引发你的严重焦虑。为什么有些女人宁肯承受家暴也不离婚--路径依赖啊!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例子。有个女人,结婚二十多年后,老公跟别人私奔了。在这之后的差不多四年时间里,她每天都一个人吃饭,却一定要摆两副碗筷,简直让人不可理解!这个女人的软弱实在令人同情,但也实在不值得效仿。
再说一遍:"所有的战争,胜负都是先在自己的内心见分晓。"
你的大脑实际上有无限的可塑性,你得学着做那些该做而又不习惯做的事情,哪怕一开始会不适应、会恐慌、会焦虑。告诉自己不要紧,那只是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会儿就好,其实没有那么难。
这个过程就是训练神经系统的过程。不断地检视自己的反应,遵循理智去建立新的神经连接,调整行为模式,才能实现更理智、更有效的应对。只要有这种训练意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慢慢变得越来越有力了。当你懂得真心欣赏自己这种真实的强大时,情绪化已经慢慢远离你了。
为什么我会深陷在忧郁中不能自拔
因为情绪反刍。
当一个女人深陷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反复咀嚼,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她就是在反刍。
灾难来临时,男人总是去做,而女人总是去想。
美国耶鲁大学的苏珊诺伦-霍克西玛(Susan Nolen-Hoeksema)是情绪反刍理论的创始人。她说,大多数男人在忧郁时都会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而大多数女人却会试着分析自己的情绪,或是想找出为什么自己会有忧郁的感觉。也就是说,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男人会想办法转移注意力,而女人则深陷情绪的泥沼,分析、纠结、自怨自艾……
比如,当男人被解雇时,他会行动--去喝得烂醉,跟人打架,或者做些别的什么来使自己不去想被解雇的事情。他更愿意花时间去找份别的工作,而不是花时间去想为什么被解雇。当女人被解雇时,她会十分努力地想原因,从头到尾、反反复复,把每一个细节都琢磨了又琢磨。
有数据显示,女人患忧郁症的概率是男人的两倍。是基因造成的吗?基因固然有一些影响,但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差异。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吗?在月经周期、怀孕妊娠等特殊时期,女性荷尔蒙的分泌情况也确实会有影响,但同样不足以使差异这么大。对于此,有人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猜想,比如是女人喜欢公开自己的问题所导致的;或者是性格角色的原因,使女人的自尊更容易受打击;再或者是社会角色的冲突造成的,因为女人要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然而答案并没这么简单。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说:女人易患忧郁症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反刍的习惯。
丹雅来接受治疗时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做。
"事情真的很糟。我心情一直不好。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是,只要有人说了我不喜欢的事情,我就开始哭。
"我不能忍受这个……
"我不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我先生一直在烦我,我真希望他不要这样……"
丹雅就是这样,她可以一直说下去,在自怨自艾中一泡就是一两个小时。她似乎不打算做任何事情来改变当前的状况,从她身上看不到任何行动的意向。她不但是一个反刍者,也是一个悲观者!
反刍和悲观一旦联手,引发的后果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首先,当一个女人遭遇不快乐或不幸事件时,会感到情绪低落、无助;接下来,习惯性反刍会驱使她去寻找无助感的来源;这个时候,如果她恰巧是一个悲观者,那么找出的原因很可能是永久的(未来也是无助的)、普遍的(即使在其他情况下也还是会发生)和来自于己的(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最后,这样的预期必然引发忧郁。
忧郁是一种轻度的中枢神经短路,是一种思维窄化、失常的表现。沉浸在不幸之中,会启动忧郁的循环,而反刍加快了这个循环。反刍发生得越经常,当事人就会越忧郁。
……
展开
★作者是一位既懂得生活情趣,又有哲人一样思想的女子,书中那些看似很性情、很小女人的文字,其实有着真实的质感,包含着很容易领略的生活思考和不露声色的趣味,值得反复品味。
——《培训》杂志副主编、专家委员会主任时榛
★冯颂阳是我所见过活得游刃有余的人。她的很多人生见解,在多年前就不断颠覆着我的认知。有时我甚至会被挑战得有些生气:很多我曾认为天经地义的信条都被毫不留情地“冒犯”了。但多年过去,却不得不承认,那些当初所谓的信条,都不过是无谓的自我设限。
——江南布衣、金利来前培训总监马静
★我以为自己早过了读这本书的年龄,但读到样稿时还是激动不已。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规划自己都不迟。
——《商业评论》副主编刘雪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