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往阳光多处走
“唉,真的活不下去了。真不晓得,你怎么还能这么兴致勃勃地活着?好像什么事情都为难不了你,你有一种企图破除万难的阳光性格……教教我?”
深夜,近来失恋又失业的朋友写mail来诉苦。我知道她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这些年,我听到这种感叹的几率,越来越频繁。我一边喝着“蔬菜养生汤”,一边给她回信。忽然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的稿子。
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有一位报社的特约记者来采访我,稿子的第一句话就写着:“像她这样的一个人,能好好活到现在,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当时很生气。我跟她有什么仇呢?这一句话,好像是来诅咒我似的。
那年,我才二十二岁。一个人活到二十二岁,有什么困难呢?
她并没有在文章中交代我活到二十二岁为什么会让她感到困难的理由。不过,隔了这么多年,越来越发现“像我这样一个人,能够好好活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回想起来,不得不佩服她的先知先觉。
想必当时她一定嗅到了某些奇妙的气氛,看出我性格里隐藏着像“彗星撞地球”般不安的轨道,或发现了一些尖锐陡峭的棱棱角角。
或许我的某些回答让她感觉,我和这个世纪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总是会吃些苦头的。
二十出头时我的确十分骄傲,骄傲到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骄傲的地步。至于我到底在骄傲些什么呢?到现在,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就是“半瓶醋响叮当”吧,自以为不同凡响,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轰轰作响的人,总是最骄傲的。涉世未深的人,因为眼界未开,心胸也不大,最不可一世。
当时我并没有看清,我的个性里装满了各种毁灭性的引燃物质:爱钻牛角尖、急躁(这两种性格其实是相容的)、冲动、任性、死爱面子、害怕批评又一意孤行……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难搞,别人怎么可能不觉得我难搞呢?
我与生俱来的好处只有一个,就是意志力坚强。
接下来有几年,她的诅咒灵验了。一踏出校门,我几乎没有做对过任何选择,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大约有一两年的时间,我完全笼罩在一团槁木死灰的迷雾里,消沉到每天只穿黑色衣服出门、晚上独自喝闷酒昏昏入睡,好像没有一件事情让我愉悦。每天只像在忍受生活一样的活着。
我想那时我离忧郁症只有一步之遥。还好再怎么绝望的我,到底还心存写小说的欲望。每一个还没有完成的故事,都是我唯一的希望。像陷在井底的人,抓住了一条绳索,起先,他也不相信那条绳子会让他看见阳光,但因为无事可做、无法可想,他只有一步一步抓着绳子练习爬行,朝着有微弱光芒的方向去,忽然有一天,他发现,阳光强到让他睁不开眼。
这段攀爬的过程很久很久。三十岁以前,我简直历经过人生各种失败、生离和死别,庆幸的是还有一口气在,所以还能够活出另一种可能性。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有时是唯一的救赎方式。
“唉,真的活不下去了。”如果朋友们真的需要忠告的话,当他们对我这么感叹时,我总是想对他们说:活着是需要一点耐性的。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线。
人的困境可能会持续很久,但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找些事做,然后等待转机。别想马上扭转乾坤。
我得把意志力转化成耐力。
我很感谢,在最绝望的时候,我“钻中角尖”的A型性格,都会很识相地躲了起来,会有一种声音教我:试试别的可能。
任性急躁的人其实有个优点,在不得不的时候,勇气通常会打败恐惧。“怕什么?就做吧。”
一个习于面对太阳的人,必须了解,影子还藏在后面。
习于求生,慢慢的,就会拥有阳光性格。这是饱经磨难后最好的礼物,虽然,不是每个饱经世事的人都能获得,如果只是消极地等待转机,没有尝试为自己坚持一些什么,受到再大的折腾,终究只会越来越虚无。
“好像什么事情都为难不了你,你有一种企图破除万难的阳光性格……”
慢着,身为一个人,我们不可能“只”拥有阳光性格。其实,我有我的阴暗面,我的基因里,还住着一个爱钻牛角尖又急躁的人,冲动、任性、死爱面子、害怕批评又一意孤行的性格也不可能消失,在困境出现时,各种负面情绪像乱世里盗贼出没一样的难以控制。喏,一个习于面对太阳的人,必须了解,虽然阴影已被抛在后头,但是,它还藏在后面紧追不舍,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有我的阴暗面。
只是我现在比较懂得安抚自己的负面情绪:镇静一些,有耐性一点,且看看命运怎么盘旋。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线。
一个人,可以没有未来目标,不描绘生涯规划蓝图,只要记得当阴暗降临时,一有机会,就要往阳光多处走,还是可以走出一条灿烂温暖的人生动线!
你想长得像你恨的人吗
和一位曾在医院做协谈工作多年的前辈作家聊天时,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吗?”
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耽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怎么也不想出来。心里恨一个人,找人来倾吐,就不断地说起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也许你会觉得,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事实上,不断地谈论那个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的能量,恨意会越来越强,你每天被自己洗脑,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
比如,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媳妇,十几年来只要心情不好,都想起恶婆婆,尽管婆婆去世多年,她的恨意却还没消除。这个充满恨意的女人,当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子孙太敢亲近,很难得到别人温暖的爱意。
“我往往发现,太会记恨,花太多时间提起恨事的人,往往会在动作、表情上,长得像自己恨的那个人。”他说。
这真是个足以“一语点醒恨中人”的发现。
人人都该有一本快乐存款簿
没错,当我们讨厌一个人,又太爱谈论他时,常在不知不觉间把他尖酸的恶劣态度学得惟妙惟肖,多学几次,恐怕就烙印进我们的潜意识里,变成一种不知不觉间的模仿秀。
这种模仿秀,还不只出现在私人恩怨里。以前我曾在某大公司上班,公司里有位大主管,除了会讨好出资的大老板外,在所有员工心里,都是个卑鄙可恨的家伙,除了公器私用,还很会吃女员工豆腐。当时的同事们一下班后聚在一块儿,话题总会谈到这位奇葩似的大主管,人人咬牙切齿,把他的丑事一讲再讲。过了几年,大主管退休了,最恨他的几个人,在升官后却变成最像他的人。这到底是上行下效,还是耳濡目染呢?
原来,如果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恨意上,会与自己所恨的人变得相像。
一般人在受了委屈时,常常没有及时争取自己的权利,也没有处理恨意,通常只是靠着抱怨或在背后痛骂来发泄恨意,却不知道,背后抱怨是个既无用又有害的办法。
这位前辈说,人人都该有一本快乐存款簿。可恨的人有时就像“倒会”的家伙一样,如果我们的生活还有别的收入来源、另外的乐趣,快乐存款源源不绝地增加,被倒会的损失就会随着时光久远而变淡。
没有人想长得像自己讨厌的人,所以还是少在他身上消磨时光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