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
由“简易”工夫出发,陆九渊强调自在的“本心”,重视“内心”的自主、自立。《与曾宅之》云:“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只要持有“本心”,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动摇本心,因此他又说:“请尊兄即今自立,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强调“本心”的绝对地位。《语录下》载:“伯敏曾有诗云:‘纷纷枝叶谩推寻,到底根株只此心,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先生首肯之。”门人李伯敏之诗的旨意就是要求人们不要专注于外在的枝叶,而是强调保有“本心”,只要“本心”存在,形式要求可有可无,就像陶渊明喜弹无弦琴一样。关于陶渊明“无弦琴”的典故,源于《宋书》,其日:“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陶渊明其实并不懂得音律,但他却在无弦的素琴之中寄托了他的志趣,这一得其意而忘掉琐碎外在形式的高蹈行为,为心学一派所特别推崇。陆九渊对李伯敏诗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大加赞赏,由此我们也能体察到陆九渊精神修养上的倾向。陶潜何以成为陆九渊心目中最崇拜的诗人?思想根柢上的成因从这里我们可以涣然可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