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热情,更要耐着性子等待对的时机
“你的一生要怎么样才不会有遗憾?”这个问题,开启了心中的第一道门。慢慢地,通过不同的问题,我们探讨了彼此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未来5年、10年的规划,甚至连彼此最重视的人事物,对于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的想法都不放过。
回答问题的过程就像是往自己内心深处的探险。越挖越深,通道也越来越小,甚至有时会碰壁,必须拿起工具开始用力挖,或是依赖同伴用各种不同的访问技巧,继续挖掘。在自我挖掘的过程中,需要带领着别人一起进入心中的通道,这个过程常常会让自己很不舒服。当然,当自己必须踏入别人心中的通道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令我自己惊讶的是,原来过去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信任,已经足够让我放心地在一开始就决定要全盘托出。虽然越挖越深的过程中,我下意识地抵抗,而冒出了很多个‘我不知道’作为答案,但是面对三个受过训练的设计思考家,我还是被挖了个彻底。心中的感受不是不安,而是很感动。”
这是其中一个伙伴当天回家后写下的感想,足以道出那个下午大家跨离舒适圈的挑战,而我们又是多么全心全意地把心交到彼此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笑又大哭了好几次,但因为拥有深厚的信任,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呈现出最原始的自己,也才能够真正帮助彼此厘清想法。
最后,大家合力挖掘与定义彼此的需求后发现,即使四个人的价值观与长期理念十分相似,但是对于短期的规划与期望仍有差距。因此,我们知道现在的彼此,其实并不是适合一起走下去的伙伴。如果在一个团队里, 每个人的步调与方向都不一样,是没有办法快速达到想要的目的地,而没有人应该为其他人迁就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们毅然决然地决定解散团队,各自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
……
展开
——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首席研究员亚当·罗威特
★不做人生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
——徐小平
★这场设计思考工作坊的最终目标更是令人戒慎恐惧,那便是创造可以规模化的设计思考教练训练,让参与这次工作坊的学员能够在短短两天内成为设计思考的教练。学员们必须在第二天成为教练,自己设计课程并带领超过一百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设计思考的新学生体验整个课程。
——斯坦福设计学院首席说故事家卡洛琳·奥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