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口才是人生的基本技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口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是有口才必定是人才。”好口才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练就一副好口才,就能在谈笑间达成预期的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在强调口才的重要性时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譬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的艺术。” 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开创了国内“脱口秀”节目的先河,就凭着三把椅子、一张桌子,窦文涛利用自己的一张嘴,为凤凰卫视拉到了上亿元的广告收入。
除了背景和音乐换过,过节时加点红灯笼、圣诞树,《锵锵三人行》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凭的就是窦文涛那张嘴。窦文涛的那张嘴在《锵锵三人行》中一炮而红,不但顺势衍生出《明星三人行》、《老窦一家亲》、《老窦酒吧》、《文涛拍案》等,还让他一举获得《新周刊》2004、2006年度“中国电视排行榜”中的“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2004年度《新周刊》“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三名。
在2006年,窦文涛以3·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蒙代尔》杂志“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第三名. 窦文涛以他“窦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到今天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客厅中的功夫茶。他独创的这种电视话语(江湖话语),有效地令电视主持人与生活中的知识分子们相互交谈,并使各种官方消息和民间话语找到了一个相得益彰的表达出口。
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他以清醒的人世精神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的话,好的口才则会让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锦上添花!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好的口才可以使家庭合家欢乐。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或者这件事情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或者这件事情与自己身边的人有关。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会让我们的生活陷人被动的局面,如果我们拥有了良好的口才,这一切就会变得十分容易。
1940年,正当美、英、苏等国家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关键时刻,英国处在欧洲反法西斯的最前线,由于黄金已经枯竭,根本无力按照“现购自运”的原则从美国手中获取军事装备。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罗斯福深知唇齿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战争旷日持久的情况下,英国一旦被纳粹击溃,希特勒一朝得势,势必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美国全力支持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美国国会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们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丝毫不去关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欧洲糟糕的战局。罗斯福认为,应该说服他们,使《租借法》顺利通过,全力支持英国。为此,在12月17日,罗斯福特别举行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记者招待会。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在简要介绍了《租借法》以后,罗斯福紧接着用浅显的比喻来说明他的设想,“假如我的邻居家失火,在数百英尺外,我拥有一条浇花的水管,要是赶紧借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就可能帮他灭火,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跟他讨价还价?‘喂,硼友,这条管子得花15元,你得照价付钱的。
’此时,十分火急,邻居哪能去找钱?我想,还是不要他15元为好,只要他灭火之后原物奉还。
如果灭火后水管还好好的,他会连声道谢;如果他把东西弄坏了,他得照赔不误,我也不会吃亏的。” 罗斯福总统这一反比喻,举一反三,浅显易懂,即刻语惊四座,并经由新闻媒体报道,传遍全球。此番妙语不仅说服了议员们无条件支持《租借法》在全国顺利通过,而且还赢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国家首脑的高度评价。
事实上,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奇效。如果我们出言不慎,无理跟别人争吵,那么,我们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和帮助。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话是成功事业的催化剂,它直接关系事业的成败。
尼尔·鲍尔特,加州储藏室设计改装公司的创始人。一天,他为了赶往城外,在公寓前拦下一辆出租车。当他坐上座位后,那位友善的司机便跟他攀谈起来。
“您住的这个公寓真的很漂亮。”司机说。
“嗯,是的。”尼尔·鲍尔特心不在焉地说。
“我敢打赌,您的储藏室很小。”司机很有把握地说。
听他这么一说,鲍尔特顿时来了兴趣。“你说得不错,它确实很小。” “那您有没有听说过对储藏室进行重新改装呢?”司机问道。
“啊,我听说过。” “事实上,开出租车只是我的业余工作,我真正的工作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为他们重新设计改装储藏室,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储藏室的空间。” 接着,司机问鲍尔特有没有想过对家里的储藏室进行改装。
“这倒是没想过,”鲍尔特答道,“不过我确实希望储藏室的空间能再大点。我听说有一家著名的公司也在做这种生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