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拥抱不完美,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52833
  • 作      者:
    (美)艾伦·C.福克斯(Alan C.Fox)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古典  著名生涯规划师 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
  比尔·考斯比   美国电视剧喜剧之父  连续6年获得艾美奖
  杰克·康菲尔德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畅销书《踏上心灵幽径》《慧心自在》作者

展开
作者简介
  艾伦·C.福克斯,“乐活人生”的睿智导师,73岁的艾伦·C.福克斯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许多领域成就非凡:不仅拥有一家市值15亿美元的房地产公司,还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不仅取得了会计、法律、教育和写作等多个学位,同时还是美国备受推崇的文学杂志《拨浪鼓》(Rattle)的创办者。除此之外,他还担任多家非营利性基金会的董事。
  如想与艾伦进行更多沟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展开
内容介绍
  没有不好的人生,只有不愿意改变的自己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每天都看起来很忙,但还是一事无成;
  力求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反而离成功越来越远;
  总觉得人生一片杂乱,毫无头绪,工作和爱情都磕磕绊绊;
  事事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不要过于担心,可能你只是患上了“盲目追求完美综合征”。要知道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正是由于这些不完美,你的人生才有了无限可能。
  在《拥抱不完美,与更好的自己相遇》中,73岁高龄的艾伦·C.福克斯将自己的人生智慧总结为54条处世方法,从建立自信、提高沟通技巧到有效化解冲突,每一条方法都针对一个特别的主题。他列出了简单直观的策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爱自己,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如何打造一个更受欢迎的自己。这是一本为忙碌的现代人量身定做的“完美”手册。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译著中难得一见的短小、好读,也有具体方法的个人成长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站位很高,很多的指导在本土都行得通。
  ——著名生涯规划师、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

  ★艾伦·福克斯拥有许多情商方面的工具,它们充满了智慧、简洁之美,真是棒极了。善用它们,你将生活得更幸福。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慧心自在》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福克斯积极的人生观和敏锐的商业触觉使得他在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见解更为独特。作者对话式的写作风格和书中所列举的大量例子,使得本书更实用也更方便读者阅读。
  ——《出版商周刊》

展开
精彩书摘
  工具1  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大声说出来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在某方面有所改变,那么我们应首先审视这些变化,看看它是否能在我们身上出现。
  ——荣格《人格整合》
  在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如果某一题的答案是“苏格拉底”,那么“‘认识自己’这句名言是出自谁口中的”也许就是这一个问题的内容。
  实际上苏格拉底的这句“认识自己”,早已成为至理名言。古老的埃及卢克索神庙外殿上就刻有铭文:“人,认识自己。”而内殿上则刻着:“人,认识自己,并认识上帝。”两千多年来,这些至理名言历经岁月的淘洗,仍存留至今。这些金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智慧让我受益匪浅,深信不疑。
  在文学中,“认识自己”常被用来告诫自吹自擂者,或被用来警示狂妄自大之徒。
  一想到有如此多的人际交往工具为我所用,我就很想知道哪些工具是最重要的。若你的记忆力较好,那不妨记住整个目录。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要怎样选择一两条最理想的工具呢?
  对我来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最为重要。你必须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和憎恶,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熟知自己以往的经历和未来的目标,才能选到合适的工具。这正如木匠要挑选合适的锯子,是选择机动锯、环形锯还是弓锯,必须根据他所做的工程和所用的材料来决定。
  我母亲每到一个城市旅游,都会去参观那里的博物馆。迄今为止,她已经参观了不少博物馆。但我的父亲更愿意坐在汽车旅馆里看电视。有一天,他们在到达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城市后,父亲问母亲是否想同他一起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父亲突如其来的兴致令母亲惊讶不已,于是她同意前往,花了几个小时和父亲一起
  观看展品。
  回到旅馆后,父亲说他希望母亲从中得到了乐趣,因为他自己并不想参观博物馆,这样做是想让她开心。结果母亲却说她很累,她还以为父亲对这个特殊的博物馆是真心感兴趣,才勉强陪他从头参观到尾。
  母亲也许可以说:“我很感动,你愿意陪我一起参观博物馆,通常情况下我乐意与你同行。但是现在我很累,我现在就想躺在温暖的床上。”
  父亲也可以说:“我主动提出与你一同去博物馆是为了让你高兴,但事实上我更愿意看电视。”
  可最后的结果就是父亲和母亲参观了一个他俩都不感兴趣的博物馆。
  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并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很少会因勉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苦恼。
  我不喜欢出席陌生人的婚礼。但因为我妻子戴文认识很多人,和她结婚后,我们就出席别人婚礼一事达成了一致:戴文一个人出席婚礼,每3 年我陪同她出席1 次。因为明确地表达了要求,所以我们很少为这事发生争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需求,你的生活经历,你的资源都与我不同,因此我们选择的交际工具也会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拥有“苏格拉底”这一工具,先认识自己,才能有效地从工具箱里翻找出合适的交际工具来。你必须知道你是谁,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过去认为智力是一个单一的整体概念,可以用简化为IQ测试的数字来表示,得150 分的人就比得110 分的聪明。还有比这个概念更容易理解的吗?但我又总是疑惑,为何智商分数高的人会犯那么多低级的错误,而那些智商分数低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得相当不错。
  几年前,杰出的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对这种表面上的不一致做出过解释。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霍华德总结出7 种不同的智力类型,分别是:
  1. 语言类
  2. 音乐类
  3. 逻辑类/ 数学类
  4. 空间类
  5. 形体类/ 动觉类
  6. 内心知识
  7. 人际关系
  读完他的书,我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我想到了帕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本科生。她的学科成绩虽然很少能拿到C 以上,却很擅长社交。而我喜欢与数字打交道,喜欢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当碰到外语时,我就不知所措了;遇到汽车出故障时,我也不知道如何找人帮忙,一片茫然。
  几年前,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为智商与情商存在差别这一论题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依据。毫无疑问,每个人的能力领域不同,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
  无论你具备某种潜能,还是能力欠缺,在既定领域,你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中时,尽管我并不擅长下棋,但我还是加入了学校的棋社。当时,我只想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以便交到女朋友。过了几年,我的社交能力真的有了极大的提高。
  如何认识自己呢?看看人际交往工具21“腰带扣”吧。你的行为是什么?
  我的健身教练白天要训练四五名学员,晚上又去健身房锻炼。我则宁愿坐着,而且喜欢吃,经常吃得过量。而我的朋友吉姆在决定是否与我共进午餐前,得想一想上一次与我吃饭是什么时候。我讨厌冒犯他人,但在电视剧《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里,阿奇?邦克(Archie Bunker)就从不介意冒犯任何人。我不太喜欢为自己买衣服。有一次,我和妻子戴文还有我母亲在逛一家男装店。你知道,当女人逛街时,她们是没有时间观念的。1 小时后,我受不了,只好说:“我不想再试穿了。”
  母亲像往常一样说:“再试一条裤子吧。”
  这时,戴文帮了我:“妈妈,艾伦已经买好了,就不想再试来试去了。所以现在他准备走了。”
  幸好,妻子为我摆脱了困境,因为当时我的脑海中有个声音在喊“快停下”,所以我必须停下来。如果再多试穿一条裤子,我就会很不耐烦,甚至有可能不小心被试穿的裤子绊倒,或者拉破缝合线。我很了解自己的脾气,妻子也深知这一点,而母亲却不明白。
  其次,想想过去的经历。你做过什么?你是如何决定的?喜欢还是讨厌这种结果?习惯成自然,但如果先前的决定在某一领域是有缺陷的,那么你必须发觉到这个缺陷,继而改变它,或让他人做决定。我每次开车到西洛杉矶的民族大道时,总是转错方向。我总是这样,好在现在我可以用导航仪。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寻求帮助,或许可以询问朋友是如何真正看待你的。你也可以去听课,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去阅读自助方面的书籍……这样你会慢慢地找到自我。
  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你的交际工具。
  工具2 规则
  普通人遵守规则,聪明人创造规则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投入地进行自由创作,其成绩往往会很惊人。(卓别林)
  在我女儿英格丽7 岁的时候,我就饶有兴趣地观察过她是如何遵守规则的。她读一年级时,班里教了一首歌,她就如实地把每一个字都背下来。全班同学学跳一支新舞,老师就会说:“仔细看英格丽,照她那样跳。”英格丽便很认真地给他们做着榜样。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常常因违反规则而受惩罚。其实我就想知道这些规则到底是什么。对于体验遵守规则时获得的乐趣,做“好事”后得到的满足感……我真的一点都不在意。我只是想搞清楚这些规则,以此躲开父亲的责打或避免被老师带到校长办公室,因为这两件事对我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挨打受罚我已习以为常,可令我困惑不解的是,我已照章行事,但还是会照罚不误。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社会中运转着两类不同的规则。第一类是显性规则。这些规则往往会得到父母、老师等人的大加称颂,甚至常常被制定为法律条文。比如父母说:“要讲真话。”老师强调:“上课时不要私下交头接耳。”宗教宣扬:“不要杀生。”法律规定:“签署超过您银行账户存款数额的支票的行为属于犯罪,将受到法律严惩。”
  第二类是隐性规则,与显性规则同时存在于社会中,是社会行为的实际标准,只是人们都不会说穿,甚至你的母亲也不会告诉你。隐性规则总是与显性规则相反,彼此对立。“有的时候撒谎反而是有益的。”你的母亲会告诉你这句话吗?“讲真话会伤害人的感情,一个善意的谎言反而更为适宜。”想想,这样的社交场合还少吗?并且,我们常常遵守的就是这些隐性的规则。过马路时,人人都只走人行通道吗?无论何时,总讲真话吗?
  我所说的这些规则,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你身外的那些群体和个人制定和实施的外部规则。而整体的规则远比这些外部规则要复杂得多,也更为微妙。我们会同时受显性和隐性内部规则制约。显性内部规则说:“我要减肥。”隐性内部规则说:“我今天要尽量多吃些,说不定明天就没的吃了。”这个例子中,我遵守的是“要减肥”这一显性规则或“不,我不想减肥”这条隐性规则。
  对于规则,我们要使用的人际交往工具第一条其实很简单:学会规则,包括显性规则和隐性规则。
  首先,学会显性外部规则。可能你已经知道很多这类规则,在家里、学校和公共场所都会学到。这些规则有很多就被张贴在标志牌上,如:“停!”“免费泊车2 小时!”
  学会交通规则才能通过驾照考试;看得懂交通标志,才会知道交警要你靠边停车的原因;读宗教书籍,就会明白某个社会团体的道德规范;问过朋友早上何时方便接听电话,就会避免因不知情而在他休息时间打扰他。
  其次,必须懂得隐性外部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更难以发现。它们并没有张贴于任何地方,却和显性规则同等重要。比如,我想结束和母亲的电话聊天时,就会说:“以后再聊吧。”这里的隐性规则就是指已经到了要和她说再见的时候。可
  我母亲总是回答:“哦,你要再打一次电话给我吗?”显然,她并不知道这条隐性规则。《华尔街日报》曾刊文说,美国银行接管太平洋平安银行时,“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引发了冲突和抵触”。许多太平洋平安银行的员工被迫离开,但凯瑟琳?伯克却是例外。
  她说:“我曾同美国银行的很多员工交谈过,向他们了解美国银行的运作方式和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伯克女士后来成为了美国银行的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事务,部分原因就是她学会了新公司中的隐性外部规则。
  此外,你还必须知道内部规则,但这些规则由于常常受到强制性外部规则的影响,变得相当复杂。因为,外部规则会告诉你,“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例如,若是你学会了永远不要自私,那么你也就知道了要克制自己的需求。
  但是,很多人都容易极端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不愿意弄清自么会想要过那种清静的隐居生活?可能你会被一种模糊的却反复出现的感觉所困扰,感到“有些东西不对劲儿”,但只有了解自己心里的内部规则是什么,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不对劲儿”。
  不必为自己的内部规则进行辩护。喜欢将洋葱夹在三明治中,那就继续喜欢,不需要做任何解释,完全不需要。你也可以选择不在三明治中加洋葱,以免因满嘴的洋葱味而冒犯别人,但不必为自己的选择找出各种理由。
  学会规则后,要使用的第二条人际交往工具就是:学会变通,使隐性规则成为显性规则。上周我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我的助手梅丽莎想把一大笔款项存入我的银行账户。银行出纳员告诉她必须要有我的个人签名。
  “但他出城了啊。”梅丽莎说。
  “那就到另一边的桌子上,仿照他的签名写一个吧。”出纳员建议道。
  梅丽莎真的照做了,最后,银行接受了这笔存款。
  这是隐性规则变为显性规则的一个特殊案例。其中的显性规则就是,你如果签署了别人的名字,你就是伪造者,一旦被抓,那你就要进监狱了。隐性规则是,如果你知道他人会同意,又不会产生危害,你就可以在文件上签署他人的名字,而人们也会认可这种比较灵活的做法。
  你可能会发现,要接受这些隐性规则很困难,因为所有的隐性规则都不会被广而告之,并且还常常与显性规则相矛盾。虽然这些隐性规则往往会令人困惑不解,甚至痛苦难忍,但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学会这些规则。
  不断练习,把自身内部规则转化为显性规则。你希望做多少练习比较好呢?
  有些内部规则是显性的,但大部分内部规则都是隐性的。你喜爱吃比萨饼所以你每周会吃4 次,这个规则就是显性的。但当你自己也搞不清生活中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时,那就隐藏着一个或多个内部规则。让这些幽灵般的规则现出原形,给这些规则破去隐喻的油漆,发现其隐含的象征意义极其重要,这样,你就能有
  意识地选择是遵守还是抛弃这些规则。这一条,会在后面的章节人际交往工具21“腰带扣”中提到。
  关于规则的第三条人际交往工具:遵守规则,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外部的还是内部的。
  你遵守别人的规则,别人就会以你预期的、有利于你的方式行事。你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汽车司机就会停车让行。当然,还有另一种规则,那就是过马路时要左右看。要记住下面这条隐性规则:司机也可能不遵守显性规则,不为你停车让行。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件事,在夏威夷一家购物中心附近,我差点被一个司
  机撞到。他当时正在倒车,速度极快。我妻子拼命朝我尖叫,示意我赶紧跑开。我迅速躲开了。那时我就是因为没有看马路两边,没有料到一辆小车会以每小时30 英里的速度从后面把我撞倒。
  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关于规则的人际交往工具:打破规则。你所要遵守的规则必须适合特定情况。
  现在已当了奶奶的西尔维亚,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她遵守规则的故事。每每忆及当年,她总是很懊悔,当初自己要是打破那规则就好了。
  20 世纪40 年代初, 西尔维亚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那个年代最畅销的育儿书籍的作者是本杰明?斯波克博士(Dr.Benjamin Spock)。在书中,斯波克博士(不是《星际迷航》中的斯波克)建议父母最好每4 小时给婴儿喂一次奶,不要太多。
  这就是一条显性外部规则,它就写在一本有几百万销量的书中,其作者还是公认的专家。
  但西尔维亚告诉我:“常常在我给孩子喂奶后的2 到2 个半小时,孩子就开始哭闹。我知道他是饿了,可我能做什么呢?斯波克博士说要隔4 小时才能给孩子喂奶。我和我老公想方设法哄他。有时孩子哭声太大,我们受不了这哭声,只好把他独自放在摇篮里,我们到外面的小区里走走。”
  说到这,西尔维亚已是泪眼汪汪。
  “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那时我也觉得我们做得不对,孩子饿了,我就应该给他喂奶。可斯波克博士是一位专家啊。”
  规则具有指导性,但没有绝对约束性。违反规则,可能会受到惩罚,但有时也会得到奖励。我们的祖辈把茶叶倒进波士顿港,公然挑战英国议会法律(1773 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引发了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译者注),最终赢得了一个独立的新国家。青少年常常行为叛逆,无视各种显性规则,但他们的个性却得以张扬,自主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规则之间常常是互相矛盾的,西尔维亚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两条规则相互抵触时,就只能遵守一条,违反另一条。较为容易的选择是遵守显性外部规则,如每4 小时给婴儿喂一次奶,或遵守隐性外部规则,如仿照别人的签名。
  若是不看重自己的内部规则——“孩子饿了,我应该给他喂奶。”最后你就会像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美国作家,小说《巴比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译者注)笔下的巴比特总结一生时那样感悟:“这辈子我想做的事,没有一件做成了!
  除了随波逐流外,我不知道我还做过什么。”
  总而言之,这4 条便是有关规则的人际交往工具:
  ■ 学会规则,包括显性规则和隐性规则。
  ■ 使隐性规则成为显性规则。
  ■ 遵守规则,无论是显性规则还是隐性规则,外部
  规则还是内部规则。
  ■ 了解情况后,根据具体情况打破规则。
  理想生活的框架就建立在规则的基石上。要学会这些规则,知道哪些该遵守,何时该遵守。学得越快,学得越好,过上梦想的生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谁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是因为自我的迷失
工具1 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需要并大声说出来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工具2 规则   普通人遵守规则,聪明人创造规则
工具3 废纸篓   跳出限制你思维的条条框框
工具4 铁板牛排声   一见钟情并非毫无缘由
不是不幸福,而是不满足
工具5 当下的绿草   不是得到的太少,是要的太多
第2章  自己变了,世界就变了
你只想过成功需要加倍努力,却未想过去缩小目标
工具6 打靶   标靶大了,红心也就大了
工具7 80% 的解决方法   忘记那些不完美
工具8 让杯子缩小   让希望变大
工具9 重新煎一个鸡蛋   凡事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生活就像心电图,想毫无波折除非你停止呼吸了
工具10 积极的自我应验预言   心想事就成
工具11 榨柠檬汁   如果生活给你柠檬,你就把它榨成汁吧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工具12 塞入潜意识中   面对难题,忽视它
工具13 等待羽毛静落   为什么越是想抓住的东西,离你越远
工具14 专注于过程   别老是被“结果”牵着鼻子走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工具15 问号   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害羞的人类
工具16 买彩票   做行动的巨人
工具17 “信任坍塌”游戏   把自己交给命运
工具18 爬山   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
工具19 冒险一试   失败不是因为太危险,而是因为太安全
第3章  认同别人,也是愉悦自己
有话不妨直说
工具20 图像   形式总能迷惑人
工具21 腰带扣   拐弯抹角“害人害己”
工具22 敢于说“不”,乐于说“好”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工具23 不给糖就捣乱   小聪明暴露大心机
工具24 和睦之家   一味迁就的人反而容易被轻视
做温暖人心的“小太阳”
工具25 笑脸   从给全世界一个微笑开始
工具26 给信使小费   鼓励更能获取信任
工具27 是的   赞同的力量
工具28 发现他们的优点   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
工具29 甜言蜜语优先   与人友善,俘获更多人心
工具30 拥抱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工具31 道歉or 不道歉   如果道歉可以减少争吵,为何不呢
因为不同,所以美好
工具32 甜葡萄   吃不到葡萄,也说葡萄甜
工具33 习惯成自然   强行改变,不如好好利用
工具34 平行的路   求同存异,有容乃大
第4章  你原本无需这么辛苦
这样做,没有人会对你说“不”
工具35 真面目   识人先识语
工具36 挂一根萝卜   让别人按你的方法办事
工具37 杠杆作用   谈判的关键在于找准“支点”
工具38 演唱会   留点空间更有魅力
工具39 4C 法则   方法用尽不如一招制敌
为什么越想亲近某人,关系反而越疏远
工具40 初次见面   难以扭转的“第一印象”
工具41 保守秘密   秘密就像谣言,一旦传出人尽皆知
工具42 你先请,加斯顿先生   不懂帮忙,只会吃力不讨好
工具43 人际润滑油   一个笑话可以化解一场无谓的争吵
工具44 平等关系   找到付出与回报的平衡点
工具45 最熟悉的陌生人   能保持距离感的人总是人生赢家
工具46 沉默的交谈   做一只会倾听的蜗牛
工具47 退一步海阔天空   矛盾止于后退
第5章  断舍离
工具48 让往事完美   为什么精益求精的人更难成功
工具49 物只是物而已   你需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工具50 割舍   生活有时需要做减法
工具51 删除   除去心中的“淤泥”,情绪的流向也会改变
工具52 沉没成本   放下过去,才能看清未来
第6章  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工具53 不平坦的台阶   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工具54 路   未完成的旅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