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乡村教育: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114586
  • 作      者:
    丰箫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丰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教育史研究。承担国家哲社青年、教育部社科青年等基金项目。在《社会学》、《史学月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权力与制衡:浙江省嘉兴地区乡镇自治研究(1945~1949)》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型期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研究丛书·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乡村教育: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研究》以1949-1959年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为中心,分析乡村小学教育得到社会认同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认识小学教育发展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乡村社会实际的乡镇小学教育发展模式,以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展开
精彩书摘
  《转型期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研究丛书·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乡村教育: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研究》:
  《人民日报》的该文章表示,教师及其学生不应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受到歧视,基本态度还是非常公正,并表示有信心纠正这些错误。
  1948年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今天既要从事建设,教育工作就应作长期打算,建立适合于建设需要的正规教育制度和教育办法②。至1949年6月,华北全区已有初高级小学51900余处,学生325万余人。在革命老区失学儿童约40%。为了实现办好小学教育、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的任务,同月召开华北小学教育会议,重点研究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拟订了《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和《小学教师暂行服务规程》,颁布试行。鉴于解放新区与老区、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会议提出初级小学可视当地情况采用二部制、半日制、巡回小学、季节性小学等办法,并制订了适用于全日制和半日制、二部制的两个教学计划。该会议提出要十分重视对小学教师的培养。首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关心小学教师的政治生活,使他们有参加会议、听报告、看文件的机会;尊重小学教师,提高其社会地位;在可能条件下适当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不轻易调动,培养其专业精神,使能安心工作,作出更好的成绩;同时,特别强调在职小学教师的学习问题,要求小学教师要经常注意学习,提高文化、政治、业务水平,将学习好坏列为成绩标准之一;每个小学教师都要参加在职学习,除县市或师范学校举办的轮训班、讲习会以外,还特别强调教师的平时进修和业务经验交流③。同月华北人民政府根据会议作出《关于小学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指示》,要求各级政府:①采取措施加强在职小学教师的学习以提高师资质量,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补充师资的不足;②进一步适当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教育粮应占地方粮的60%左右,经费开支须有计划、有制度,厉行节约,合理使用;③课本问题采取集中编审,分散印行的原则解决,保证使学生及时获得课本;④改进和加强对小学教育的领导①。
  华北小学教育会议后,各地即根据会议精神和政府指示,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造,使其趋于正规。1949年8月,苏北解放区各县举办小学教师暑期研究后,据射阳、连东、阜东、阜宁五县统计,参加暑期研究会的小学教师有2400人;7月至9月,苏南行署在镇江举办中小学教师暑期研究地,进行改造思想、转变立场的学习,学习期间发展了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②培训过程中,原来小学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暴露无遗。1949年7月初至9月底,河北定县举办第一期教师轮训,工作中发现全县小学教师733名,初级小学文化程度者6名,高级小学文化程度者201名;初中、短师、简师文化程度者489名;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者37名;在489名初中、短师、简师文化程度者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战争环境中高级小学毕业或未毕业,即升入短师或中学学习几个月,文化程度实际和高级小学差不多;三分之一系旧制中学或简师的学生;因部分教师文化程度太低,在教学过程中诸多错误常常发生,突显了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三、改造和整顿:20世纪50年代大陆的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老解放区的整顿方法自然成为经验为其他地区所学习和效仿。如山东省总结为以下几个环节:①人事的调整与教育内容的变更;②实行民主管理,开展学习运动;③加强业务研究,改进各科教堂;④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使学生与教员接触实际,联系群众;⑤改进小学的领导;⑥组织教员在职学习,改造教员思想④。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主旨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家建设与乡村教育
第一节 从大陆到台湾:国民党的小学教育
一、国统区:“三民主义”的小学教育
二、台湾:由日式教育到去殖民化
三、管制与建设: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育
第二节 从革命到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小学教育
一、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小学教育
二、解放区:初步改造的小学教育
三、改造和整顿:20世纪50年代大陆的小学教育

第二章 乡村建设与乡村小学
第一节 1945—1949年的乡村与国民小学
一、小学发展概貌
二、工作指导:国民教育研究会
三、经费管理:委员会审核
四、行政支撑:保、乡镇会议
五、工作成效:学校发展状况
第二节 1949年后的新乡村与新小学
一、1949年始:改造和沿承
二、学校新景象
三、学校发展与流生现象
四、师资力量的提高
五、校群关系的纠正

第三章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师
第一节 角色与观念:1945—1949年的小学教员
一、工作环境:海宁乡镇教育概况
二、角色定位:工作检讨和从教意见
三、申明立场:从教意识和社会观念
四、政教关系:教员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五、政府与乡村教育
第二节 新要求新面貌:新中国的小学教师
一、政府政策:加强学习和教育
二、教师思想:积极靠近
三、教学实践:贴近政策
四、教师形象:摒除不良影响
第三节 自我与他者:乡村教师的地位与价值
一、记忆中的乡村学校
二、教与学
三、教师形象和地位
四、价值的再审视
五、自我与他者

第四章 乡村社会生活与乡村教师
第一节 国民党新官绅的角色和地位
一、生活背景——长安镇景象
二、权威地位的确立:亲属关系为基础
三、乡镇权威的政治身份:国民党党员
四、乡镇权威的地位:乡镇权力的主导
五、压力下的乡镇权威:对政府的背离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和意识
一、1948—1949年:动荡社会下的生活和意识
二、1949年:与新政权的隔阂
三、1949—1950年:新政权下的地位
四、新社会下的意识:积极表象下的消极

结语
一、国家建设、乡村建设与小学教育
二、国家、乡村社会与乡村教师
三、城乡关系和乡村教育走向

附录 国家理念与教师发展:上海市优秀教师评选案例
一、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理念和国家意识
二、评优工作:程序与开展
三、评选条件:政治条件与基本条件
四、优与不优:评选的纠结
五、全国先进工作者:典型与不典型
六、社会主义制度与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