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寻找最睿智的人
他们可以教我们什么
找到合适的伴侣,一辈子守着幸福的婚姻;把子女拉拔得亭亭玉立,享受彼此的陪伴;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优雅地、无忧无虑地慢慢变老;别做会后悔的事;怀着圆满感与成就感走到生命的尽头。以上种种听来像是美满人生的描述,但我们要去哪里才能寻到需要的指引,来完成这些人生的目标呢?
如果你是因为被书名吸引而拿起这本书,你或许已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给你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建议,把生命过得恁般充实。但首先我得让你知道谁是“最睿智的人”,以及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指南。你会看到,本书和你读过的指导性书籍不太一样。这是因为本书的资料来源独一无二:它已经存在好几千年,只是几乎被当代社会所遗忘。
人们寻求建议的胃口似乎永不满足。我们会看电视上的“专家”,希望找到关于人际问题、财务困难和性功能障碍的解决之道;会读报上的专栏,参加研讨会;会求助于自我改进的网站;还会买书。今天美国市面上有三万多种自助类的书籍,根据估计,美国人一年花费十亿美元购买这些书。
请容我做个告诫: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瘾头。我就是那种一走进书店,便会直接走去自助类那一栏的人。对于我感兴趣的每个主题,你都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一本相关的忠告式书籍。我的家人已学会对我大声朗读报纸上的最新秘诀充耳不闻,不管是规划技巧、疏解压力、退休投资或其他当天刚好写到的问题。我知道不止我会做这种事——似乎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复杂问题的解答。
不过,在我观察这些研究调查的同时,我总觉得欠缺什么。那些所谓的美满人生大师有何真凭实据?是谁赋予他们特权来解决人生的难题?还有,既然我们拥有这么多专业的咨询顾问,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不快乐?在这场宴席上满到溢出来的忠告,似乎让许多望眼欲穿的人更饿了。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宗教领袖纷纷指出许多人潜藏的不满:不满意人生展现出来的样子。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似乎总是想要更多。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却浪费更宝贵的时间打电玩、传短信、读没天分的名人的生平,或赚更多钱来买我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似乎老是在担心——担心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婚姻、我们的工作。
我不禁开始怀疑,哪里才能找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得起时间考验,真能帮我们把人生过得充实的忠告?六年前,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亟欲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步入五十大关意味着步入一个全新而饶富趣味的人生阶段(至少对我来说)。你仍一脚稳稳地踩在婚姻工作及养育子女之中,并雄心勃勃地规划未来。但你也嗅到即将来临的事:你的孩子即将长大成人,并高飞远扬;你或许已经失去一两位至亲;你原本健康的身体,或许也有一点不听话了。
但最重要的是,你开始有更长的一段人生可以回顾。你也发现自己明白事理了。你看到二十三岁的儿子在谈恋爱时拿不定主意而苦恼,这时候你听到自己说:“我也经历过这些。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转。”你看到两个年轻同事为了某件芝麻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于是你对同年龄的同事说:“那些家伙未免太激动了吧!那有什么好吵的?”一些经验告诉你,一时的成败不算什么。你开始了解何谓高瞻远瞩,知道长久来看,每一件事都有其意义。或许你觉得更能接纳他人,想稍微慢下脚步,也察觉到当下的小小快乐。
一个想法开始在我心里渗透:开始变老,或许有什么内涵能教你如何活得更好。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催生了这个计划:我们能否把最年长的人视为“会过生活的专家”?可否利用他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把人生过得充实?
这么说实在有点难为情,但这个想法确实来得意外,因为我本身就是老年学家:研究人生“第三时期”——一般认为是六十五岁之后的阶段——的学者。过去三十年,我进行了数十项研究,并针对“照顾阿尔茨海默症双亲的压力”、“协助长者面对慢性病及残疾的方式”,以及“如何改善护理之家的照护”等主题,发表科学论文。在我的研究中,我采用严谨精密的方法。尽管研究老年问题数十年,我心里始终有个疑问:关于如何活出美好的人生,他们是否更多心得可以告诉我。
然后,一桩特别的事件将我更坚定地推往一个新的方向,展开一项将占去我(有人会说使我着魔)五年之久的工作。那是个转折点,当下我并不了解它的重要性,但它最后造就了这本书。
我常因为工作拜访护理之家。我不知道你曾在护理之家待过多久,但我敢保证,那里不是地球上最欢乐的地方。尽管这类机构大多会提供完善的医疗照护,那里却有一股由来以久的氛围,让你一跨进前门,便觉得意志消沉。每一位居住者和工作人员都知道,进入这间屋子是一条不归路;几乎对所有的居住者来说,离开便意味着生命终了。护理之家照顾社会上病情最严重、身体最孱弱的人,其中许多人已失去他们的挚爱和照顾自己的能力,有人甚至失去了记忆和自我意识。
在那特别的一天,一名护士在跟我聊天时说:“你有一点时间吗?我希望你见见琼·德里斯科尔。我听说你想认识有趣的老人,”——确实如此——“而我刚好有个人选。”
那是典型的制式化房间,有两张床。坐在床边一张扶手椅上的琼,一听到护士的问候便转过头来。看得出琼很瘦,脸庞框着一圈棉花似的白色毛发。她的皮肤呈现出蜡一般的半透明,就是我们有时会在高龄老人身上见到的那种样子。我从护士口中得知琼是“全照护”的居住者,日常起居的每个活动,包括那些私密的活动,都需要人协助。“她的视力退化了,”护士告诉我:“所以站近一点,她才看得到你。”活了近九十年之后,琼的身体正处于最后一个有负于她的阶段。
护士的问候很平常:“今天过得好吗?”但答话却对我起了戏剧化的效果。“还可以!”琼以出奇有力的声音回答。“到目前为止还可以!我洗过澡了,午餐还不赖,我正准备要看我的节目。”没有停顿,琼继续询问护士家里一连病了好几天的幼童的情况。得知他已经康复,琼才将注意力转至我身上。我不知道还能怎么说:他似乎过得很愉快。
我深感好奇,她这么乐观的态度是从何而来,尽管生命已到尽头,尽管身体出了那么多状况。或许当下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我还来不及思考,那个问题便已脱口而出。琼看来一点都不惊讶,她亲切地向我点点头,告诉我:“嗯,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你们所称的棚屋长大,地板很脏,没有室内卫浴。我有六个小孩,而先生有些残障,工作有一搭没一搭的。我每一天都努力工作,直到筋疲力尽。我经过大萧条,那时候我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而现在我在这里,头上有个屋顶,一天有美味可口的三餐,还有非常和善的人照顾我。这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每天一觉醒来,太阳就在窗外闪耀。毕竟我还活着,我还听得见,还看得到。”
琼稍微向前倾,“年轻人,”她说——我并不羞于承认,到这个年纪还被人称呼“年轻人”是件挺愉快的事——“我希望你会明白,快乐是你创造的,无论你是哪里。我为什么要不快乐呢?这里的人们一直在抱怨,但我不会。此时此刻,尽我所能地快乐是我的责任。”
琼重复了最后一个句子,仿佛要确定我已了解那个观念的急迫性:“此时此刻,尽我所能地快乐是我的责任。”然后,她客气地让我知道她的电视节目——一个时事评论节目快要开始了:“我喜欢跟上时代脉动!”我感谢过琼抽空和我说话,便动身离开了。
我没有再回那家护理之家,我猜想,琼·德里斯科尔顶多只剩下几个月的光景。但我听到自己在思考:“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日薄西山、受尽病魔折腾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积极乐观的心态?
所以我继续探索智慧。我不是以一般的方式,如环游世界、找治疗师,或参加深奥难解的宗教仪式来寻求。为寻得实际的人生指引,我的办法是寻找长者的人生智慧,而他们也没有让我失望。
我愈来愈相信,要在人生不如意时找到成就感,长者的见识就是卓越的指引。长者为我们带来第一手经验,他们走过人生,学到教训。我灵光一闪:何不广泛采访长者,让其他人也能受惠于“长者的智慧”?我们都知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事实也证明,集思广益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和做出恰当的决定。
当你集合了许许多多活过充实丰富的人生且愿意和他人分享人生课题的长者,你就拥有独一无二的资讯来源——可以帮助各年龄层的人。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好人生专家——就算不如意也能好好过。读者将在本书中找到实用的办法与信心:我们真的可能克服人生的重大挑战,并在面对逆境时得到喜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