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墨子大讲堂:墨子的兼爱非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3413
  • 作      者:
    李世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墨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博爱、最具现代意识的思想濂派,其宣扬兼爱的伦理思想,倡导尚贤、尚同、非攻的政治恿想,主张节用、节葬的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主张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世化,陕西榆林人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文化出版创意人,曾在国企及多家文化公司担任管理工作, 策划、撰写多部图书,代表作有《禅修养心》、《道修养性》等数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墨子出身贫寒,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气,也没有因为人们看重他而让自己的生活改观,为自己捞些好处。他始终都和学生们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只不过,用现在人的一些视角看来,似乎他活得有点不太“潇洒”,而正是这种“不太潇洒”
  却让他保持了生命永恒的辉煌,也正是这种不潇洒却倡导出了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兼爱。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平等、互相理解,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聪明的不欺侮愚笨的,富裕的不欺侮贫困的。在诸侯征伐,战乱纷飞的年代,贫苦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他们来说,生的希望是渺茫的,只有死才是经常光顾的,而弱小的诸侯国家则是强大的诸侯国家的口中之物,朝不保夕。墨子倡导的“兼爱”的根本出发点,正是为了阻止“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墨子·天志中》)的暴虐行径,使弱小的诸侯国能摆脱灭亡的命运,使受欺压凌辱的人民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出于这样为贫弱者代言的动机,墨子的“兼爱”学说总是着眼于实际的利益,让每个人能够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目的(《墨子·非命下》)。他说:“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间。”(《墨子·非攻下》)这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道理。很显然,他的这些道理,都是真正从贫困的民众和弱小的诸侯国家利益出发的。不论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罢,让他们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相亲相爱。这和孔子等级森严的以血亲为宗法本位为核心的“仁爱”学说相比,是更加人性化的。
  墨子一生做过许多事,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最经典的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这也是墨子实践“兼爱”思想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打宋国,从鲁国出发,只身赴险,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才赶到楚国,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模拟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的各种器械,公输盘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的器械还有赢余。公输盘何许人也?是被后人奉为制造鼻祖的鲁班先生。楚王见此,只好放弃攻宋。墨子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了。
  墨子就是这样一个以自己实际行动来传播着墨学的精神,始终向世人呐喊。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推行“兼爱”的学说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人问墨子:“现在天下没有谁在行义,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义,何苦呢?”墨子抬头看了看天,回答道:“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九个闲着,那么从事耕种的那一个儿子不能不加紧干活。什么缘故呢?就是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的人没有谁不在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行义呀,为什么阻止我呢?”如果把他的话拿到现在来看,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人人有希望,个个都无望”的氛围里,很多人把钱看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把其他扔到脑后,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妨学学墨子,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国学精读书系·墨子大讲堂:墨子的兼爱非攻》:
  
  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墨子其人其事第一章伟大的平民圣人兼爱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生在周贞定王初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前459年;死在周安王中叶,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390—前382年,享寿80岁左右。墨子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创立的墨家学派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两家。《韩非子·显学》云:“世之显学,儒墨也。”毛泽东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如此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应享有盛名,然而,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辉煌传诵成反照,各种史籍对墨子的生平却未有一明确、肯定的记载,以至后人关于墨子本人的情况知道很少,使我们无法认清墨子的真面目。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
  墨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墨子的思想具有极重要的时代价值。他的思想学说博大精深,他的科学思想前无古人,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他对世界、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指出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2)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思想是墨学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认为只要有贤能,不管亲疏远近,贫富贵贱都要任用它们。他认为人民的思想都要向他们长官认同学习,下级的主管必须向上级的主管认同学习。
  (4)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主张“强本节用”,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
  墨子还是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墨子善于独立思考,长于发现问题,敢于革弊立新,创立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学派。并在教育目的与方针、教学方法与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这些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和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墨子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教育加实践锻炼。墨子的综合教育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两个方面。墨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实践,他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成以后直接从事拯救社会和普济民生的大业,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材。墨子主张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救世拯民。他是第一个不畏劳苦送教上门的教育家。他很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他提出了教育上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教学方法有因时(材、人)施教、讲清事物的所以然、以行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在军事方面,墨子主张“有备无患”,他反对侵略战争,采取防御战争。他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伟大的平民圣人——墨子其人其事
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兼爱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家的兴起与衰落
《墨经》中的科学
墨子与老子
孔子与墨子主要思想比较
墨子精神哪去了

第二章 兼爱——人生最大的艺术
墨子指出,若使天下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忠孝慈爱,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多一份爱,就多一份信任、理解和宽容;少一份恨,就少一份仇视、争斗和罪恶。
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
爱人利人,人亦爱利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