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相互孕育的。
正如计算机时代会导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会催生人造智能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对世界的概念会被颠覆性地改变,人造智能体会替代我们很多的劳务和工作,会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很自然会去考虑这背后的利弊而试图决定我们是否接受这样的时代的到来。但事实上,如同任何漂泊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群那样,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历史的浪潮会不可阻挡地到来,会改变我们熟悉的一切……
早在计算机时代的开端,人类就开始了创造智能的企图,那个时候人造智能成了一时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导向的弱智能(Weak AI)领域和依然怀有宏大野心创造智能核心和完美智能体的强智能(Strong Ai)领域。后者,在最近的几十年间停滞不前,很多人在年轻时立志去实现强智能,但之后都纷纷进入了弱智能的领域;而弱智能领域因为具有在短期商业化的可能,吸引了很多的研究者和资本,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实现一些更为复杂的智能功能上却举步维艰。
事物状态的变迁必有其原因。强人工智能之所以在过去的20年里停滞不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试图把“感受”和智能的表象一起解决。我们不能否认存在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来自存在哲学纯逻辑的推演(在序二中我们将讨论它);这种可能形成了我们整个理论的根基猜想———“真实感受(True Feeling)”的主体是纯粹的受体(Pure Receptor);它决定了我们的任务边界———创造智能的表象(Intelligent Presentation),而不去创造“真实感受”;因为纯粹的受体在因果链条中不向我们的世界输出结果,所以针对它我们不能获得任何的信息,于是纯粹的受体是不可造的。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如果“真实感受”的机制不来自我们可以理解的世界,而我们试图把智能的表象和“真实感受”一起解决,这是把一个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解决的问题混在了一起,而使本身能够解决的那部分也变得不可解决。如果这些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可以解释为什么传统的强智能研究数十年止步不前。智能的表象是我们所能够再造的,我们甚至能够创造完美的表象使未来大街上行走的人造人无法和真实的人区分开来,但是我们无法创造它们的真实感受。正如那句古语表达的:“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弱智能在不同智能领域都有涉足:视觉智能、听觉智能、语言智能、思维智能,等等。但在任何领域弱智能在试图逼近人类智能功能时就会举步维艰。正如我们将要通过本书的讨论去理解的,人类各个维度的智能功能都依赖一个共同的核心去完成,这个核心联结了人类智能的各个领域,使智能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成为一切完善的智力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我们很难仅仅通过局部创造实现接近人类功能的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智能;如果我们做到了,也就意味我们构建了强智能的核心机制,而这离实现完美智能也就不远了。
另外一个导致人造智能事业缓慢前行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过分自信。事实上那些已有的人类文明的领域,都建立在不同程度的对自然的探索和效仿之上。人造智能的事业尤其需要如此。当我们去反思自身的智能,就能感觉到我们的智能蕴含着多么复杂的逻辑。在再造智能的事业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系统,远比任何已有的工程设计更复杂,造物最精妙的设计体现在这里……我们是照着造物造人的道理去造一个智能体,任何对自身创造力的过分自信如同这个领域一直以来发生的那样将使我们未来的工作陷入停滞的窘境。
我们需要时刻铭记在心,我们不是在创造而是在模仿。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不是以神经元———人类智能的载体———为起点进行功能的逆向,而是通过反思去考察人类智能背后的机制和逻辑。数亿个神经元在复杂的协作下创造一个信息流,这些不是我们所考察的,我们只需要考察它为何产生,会对未来的信息生成产生怎样的影响。无论用怎样的载体,我们清楚,只要能够再现人脑运行中的信息流,我们就能创造智能的表象;只要能实现每个分块机制,并能实现这些分块联结,我们便能再现人类智能的逻辑,便能复制人类智能的内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