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语用视角的汉语语句重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86571
  • 作      者:
    章礼霞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章礼霞,1966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授,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语用学、话语语言学及汉语重音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放课题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重音是表情和达意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手段。重音是发音时较用力、语流中听起来比其他音节突出的音节,主要通过与语句中其他词项相比在音高、音长以及音强等方面的凸显来体现。《基于语用视角的汉语语句重音研究》立足于宏观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借鉴播音学重音研究的语篇视野,运用语音学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依据语用学相关理论,对汉语语篇中重音的分布、功能、性质、程度及凸显方式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语用视角的汉语语句重音研究》:
  认知语境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点:①表示受话者运用特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以及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规则的认知能力,即人们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所形成的稳定而抽象的普遍世界观。②直接环境,它是短期而变化的:新信息产生时,旧信息随时都可能会被遗忘。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语境也会因人而异。面对新信息的刺激,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语境假设,使交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互明是指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 (Sperber&Wilson,1995:38—46)是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相互显映的一部分,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和假设相同时,就产生了认知环境的重叠,这种重叠部分构成了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语境,即理解话语的认知语境。互明是交际的前提,用以保证交际的成功实现。 
  认知语境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语境,是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在推理过程中,语境信息通常被当作已知前提,与受话人所做的假设一起,被送入语用推理规则中,推导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受话人对会话含意或者说对意图意义的假设。语境效果的产生本质上说都是对受话人认知语境的改变,即产生一个新的语境,这一新的语境又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成为未来理解的潜在认知语境。 
  2.2.3_3语境效果与最佳关联原则 
  关联理论把关联看作常项,把语境看作变项。关联性与处理话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语境效果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为处理话语付出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大;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大。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付出的努力最小而又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就具有最佳关联性。在此基础上,Sperber&Wilson(1995:260)提出了规范和理解言语交际的关联原则:1)关联的第一(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2)关联的第二(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联的第一原则与认知有关,可以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而关联的第二原则与交际有关,是建立在关联第一原则基础之上的。 
  关联理论认为,不管交际者是否遵守合作原则,交际者总是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的假设,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建立最佳关联。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重音研究概述
1.2 本书研究目标
1.3 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2章 本书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基础
2.1 研究方法
2.2 主要理论依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音分布:对自然话语中"常规"与"非常规"重音现象的描述与解读
3.1 重音分布现象的描述
3.2对重音分布现象的重新解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音功能:重音对意图的凸显作用及其认知语用机制
4.1 重音对意图的凸显功能
4.2 对重音功能的认知语用视角的解读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音性质:表征性与冗余性
5.1 焦点与新信息及主观性
5.2 重音作为焦点表征手段的普遍性以及焦点表征形式的冗余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音程度:焦点信息主观度与语音表征冗余度的相关性
6.1 关于焦点强度与语音强度关系的研究成果及本章研究视角
6.2 焦点信息主观性程度与语音表征冗余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6.3本章小结

第7章 重音凸显方式:对比作为重音词语凸显的基本方式
7.1 焦点的凸显性与对比性
7.2 重音词语对比性的实证性研究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本书的发现
8.2 本项研究的意义
8.3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异地高考可行吗"文稿重音标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三) Absfract in English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