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鉴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36343
  • 作      者:
    余日昌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江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们的思想光芒和人格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榜样。充分开掘这座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江苏的热情和斗志,也可以进一步激活我们构建理想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画书法均佳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以诗言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关注百姓的真情真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同时,也以他们的智慧给了我们丰富的启迪。刘禹锡不仅写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样相信新生事物的名句,还留下了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展开
精彩书摘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鉴真》:
  
  上述那个阶段,正值鉴真生命的前二十年。他的步履正行走在华夏故都,他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政治较量的惨烈、政教关系的微妙、江南弘法的优劣条件,等等现状,都让鉴真不得不陷人深思,从而逐步形成了他日后坚定不移地东渡日本传法的信念和决心。
  唐代时扬州已经举世闻名,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原因,这就是鉴真东渡日本。与长安、洛阳分别承接隋末法显、初唐玄奘西行求法之举相比,扬州也因发生鉴真东渡日本传律创宗事件,而成为了佛教文化向东瀛传播之路的发端。又因鉴真生于扬州府、长期驻锡大明寺弘法传戒、后来又接受前来扬州的日本遣唐僧邀请而东渡日本创立日本律宗、最终往生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国扬州和日本奈良,便成为了鉴真生命历程中先后两大坐标系的原点。
  话说古代中日之间交通已日趋密切。一方面由于日本希望从中国大陆获得更多的治世文化;另一方面,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通商。有文字记载,早在公兀57年,《汉书·地理志》就已明确记载,日本列岛居民曾与中国燕地居民有所来往,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日本北海道、九州和本州等地,发掘出了猛犸象、大角鹿、野马、野牛等动物化石,这些动物化石的种属和中国发现的古生物种属相类同。在远古时代,交通工具很明显是无法将这些大型动物运载过海的。根据地质学上的地层探查结果,远古时代东亚大陆曾存在与中国联通的大陆架通道,并不存在今天的“日本海”,人和动物都可直接从陆地上往来通过。后来,地质和气候发生变化,日本列岛逐渐与亚洲大陆分离,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日本史学家木宫泰彦在其《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像日本那样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而星罗棋布地围绕在大陆边缘的众多岛屿,不可能和大陆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位于其间的朝鲜半岛,恰好成为了古代中日间交通来往的桥梁。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中日两国人民利用海流和季风,直接或间接地来往于两国之间。
  隋唐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时期,日本派遣大批留学僧人赴中国学习佛法。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僧侣远渡重洋,赴日本弘扬佛法。中日佛教的双向交流,也推动了佛教在东亚社会传播,加速了日本佛教本土化进程,为构筑和谐统一的东亚文化圈奠定了重要基础。
  佛教于两汉交替之际传入中国。6世纪中叶,再经由百济半岛(今朝鲜与韩国)传人日本。对此,学术界一向有“私传”与“公传”两种说法。
  “私传”说一般认为,佛教传人日本的时间为522年左右,据《扶桑略记》卷六之三记载:“第廿七代继体天皇即位壬寅,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照依礼拜。举世皆云:是大唐神之出缘起。”“公传”说则认为,佛教传人日本的时间为552年左右,据《日本书纪》卷六第十九记载:“百济圣明王,遣西部姬氏达率怒口利斯致契等,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幡盖若干,经论若干卷。”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籍《元兴寺伽蓝缘起》等资料也记载,中国大陆佛教通过“公传”进入日本的年代为538年,这是钦明天皇在位时代,传播途径被记载为自百济传人日本。
  佛教传人日本之后,其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时期:一是奈良时代(710—784)的“南都六宗”时期,二是平安时代(784—1192)的“北岭佛教”时期,三是镰仓时代(1192—1333)的“新佛教”时期。至此,日本陆续完成了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禅宗和日莲宗的创建与完善。
  鉴真东渡日本,正值日本奈良时代中期。其后期所谓“南都六宗”,指的是三论宗、成实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律宗。其中,三论宗、成实宗和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传到朝鲜半岛后,再由当时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僧人渡海赴日,从而得以在日本弘传。与鉴真东渡日本处于同一时期的日本佛教宗派——法相宗和俱舍宗,则由日本僧人道昭、智通、智达等人通过入唐求法,直接在中土高僧玄奘门下学习后回国传扬。
  就律宗而言,日本佛教界一般认为,日本的律宗前后经过了三传,即天武天皇朝由日本的道光律师入唐受传戒律为第一传,圣武天皇天平七年(735)唐朝的道璿东渡日本为第二传,天平胜宝六年(754)鉴真东渡日本为第三传。其中,直到鉴真东渡日本后以建立律宗僧团和戒坛律学院为标志,日本才真正开始创立了律宗。
  中国佛教向日本岛国的传播也并非一帆风顺。按照“私传”说的描述,日本居民曾将开始传人的释迦牟尼佛看作“异域神”。这也反映出日本人对初人日本的佛教,一开始是存在隔膜与疏离的民族心态。因此,佛教在日本传播,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排拒、接受到融合的复杂艰难过程。
  日本社会之所以对来自西域、通过中国大陆、经由百济传来的佛教产生排斥心理,据国内学者王德朋、庞丽媛教授分析,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神道思想已基本确立,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冲突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佛教教义与实践向世人表现出一种“六亲不认”、“无国无家”思想,这一点,对热爱生活、注重家族伦理与社会秩序的日本传统文化来说,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冲击。
  ……
展开
目录
鉴真年表
第一章 行义双馨律师成名
第一回 富扬州江南楚翘信佛陀风水生起
第二回 游京城拜师读经承南山法脉正厘
第三回 弘律法身体力行遍江淮化主独为
第四回 究三宗律学生机崇天台戒体唯心

第二章 审时度势应备东渡
第五回 衣带水佛源流继敬三宝圣德佛兴
第六回 学问僧迎请策行同行徒各有机敏
第七回 宰相书仓曹造舟备选物长远策计
第八回 高丽僧密告阻行采访使截遣蕃僧

第三章 迫走东南慈悲喜舍
第九回 漂明州巡礼佛迹授众戒福泽越湖
第十回 三塔山海中蜃险泊海南修造伽蓝
第十一回 绕西南泣别随从重情义黯失眼明
第十二回 奏唐主道崇佛抑搭使船东渡成行

第四章 法施东瀛领衔僧纲
第十三回 东大寺皇室受新敕僧都殊荣独领
第十四回 立戒坛佛法东流创仪轨律密渐齐
第十五回 旧教团力排唐律招提寺光韬晦隐
第十六回 众弟子研律创宗大和尚西去犹生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