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翻译与意义生成本体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91544
  • 作      者:
    冯文坤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冯文坤,1963年生,历史名城四川阆中人氏。先后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和武汉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苏州大学文学院,师从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孙景尧先生,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流动站,师从郑海凌先生,从事翻译学理论研究。2009-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系当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独立撰写并出版《自然思维与诗学再识》(2003)、《翻译与翻译之存在》(2009)、《中国学者眼里的莎士比亚研究》(2007)等专著3部。获四川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2010),获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各一项(2004、2009),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一项(2006),国家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一项(2011)。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目前为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译语文本之中,原文这个基本事件不是译文整体得以构成的唯一原因,尽管原文这个基本事件已经具备一种意义,但原文在向译文的运动中所实现的只是更整合的存在方式,或以更有效的方式适应译文世界——适应译文世界中关乎人存在的种种亲属关系、机构、景致和空间并获得这个空间相关要素的支持。
  不存在纯粹之翻译,不存在为了翻译而翻译,亦不存在把确定的已知意义仅仅从囚笼似的原语中解放出来的翻译。翻译之发生学根底于自我需要和服务于自我文化——翻译的出发点与目标归属。原文因其本族性而发芽生长,译文则因其实现了原语的本土化和具体化而落地生根。这是译者的限制,但也是译者的动力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它依然并永远是物理本体论,是由瞬间物理所确认的微观物理状态,并且组成事实的终极硬核。因为世界上若没有数量上或原子轨迹上或排列上的差异,也就不存在任何差异。但是如果我们采取激进的本体论步骤,那么所有物理对象都将落空。蒯因因此对物理主义的界定,不是由物理对象而是由物理词汇来界定的。所以,这不是一种由具体事实对象决定的本体论选择,而是指出指称[对象]本体论即瞬间物理本体论这个事实。
  物理本体论所以拥有这种特殊本体论,是因为它是整体图式观念的本体论,它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更好地容纳了科学,是对科学标准,如简单性、精确、解释力等整体图式观念的最好选择,亦同时影响理论的局部选择。这样,蒯因偏好变化着的物理本体论的理由显然不同于那些引导科学家采取一种具体的科学理论的理由。换言之,蒯因对物理主义或反常一元论或物质一元论的承诺,不是一种形而上的承诺,相反,他把对物质主义的承诺建立在科学实践中实际发生的观察之上。
  至此,与其说蒯因是针对两个田野语言学家的“终极翻译的实验”提出其命题,毋宁说他是从分析两个哲学家之间在本体论方面进行争论的意义上开始了其本体论研究。具体说,就是当哲学家A断言有某物存在,而哲学家B则否认某物存在时,到底存在什么样的本体论判准?蒯因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在“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中得到解答的。“翻译的不确定性”主张在两个行为相同的翻译手册中做出的选择是非物质性的,因为它不具有事实根据。即使有选择,也是一个虚假的选择。它不存在句子意义的事实性基础,不存在作为诸元实体的句子意义,对它的翻译只能是要么对,要么错,或者亦对亦错。只要整体上相互联系的句子之集合遵循了事实,那么实现单个理论句之间的配对或一一对应就可能发生变化。
  进而言之,只要相互联系的句子之整个集合的经验内涵被保留,单个句子间实现配对是唯独正确的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可言了。相反,在经验上相同的物理理论间做出的选择却是真实的、物质的。对于蒯因这样的实在论者来说,各种理论必然都遵循同一个世界或同一个实体。因此,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就意味着,在两个经验上相同的翻译手册之中做出的选择不存在事实性,但是在两个经验上相同的物理理论间做出的选择却存在事实性。我们所讲的大部分语言其实并不储存着可以属于自身的经验内涵,与经验事实或对象并不保持确定的一致。蒯因在《自然化的认识论》中说得更明确:“翻译的不确定性”源于命题之集合,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作为其真理之证据的东西,其观点即理论句把它们的证据只是作为整体上相互联系的句子之集合,而非个别地独自的。这一组合促使我们放弃把每一个句子还原为一个用可观察的、逻辑一数学语言句子的企图。如果在整体上相互联系的句子集合之经验内涵保持不变,那么把一个句子任意翻译成其他句子,都是彼此正确的。①既然事实决定真值,当不存在事实判准时,当然就不存在何为真的问题。循此可知,当面对两个具有相同行为的翻译手册时,自然会出现既不存在事实性,也不存在作为诸元实体的意义。
  总而言之,蒯因从事实出发,提出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或翻译不具有事实性命题,并指认出这是一种本体性缺失,或者是本体在翻译中或理论中的缺失:不存在意义的个性化(具体化、对象、客体物)判准,其结果也就只能是作为诸元实体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物理主义还是行为主义——论蒯因“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本体论承诺
第一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缘起
第二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与其内涵
第三节 蒯因对“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辩护
第四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与事实的本体论承诺

第二部分 翻译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思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蒯因与翻译的不确定性理论
第三节 确定性语言理论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语言学的确定性与翻译的不确定性
第五节 克拉底鲁式的不确定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第六节 生活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期待
第七节 解构,一种不确定性的确定性
第八节 翻译在行动
第九节 可见与不可见——理论与实践之争

第三部分 论梅洛一庞蒂的语言现象学与普通语义学理论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
第二节 语言与思想
第三节 作为姿势理解的言语与言语在世界中的定位
第四节 表达与意义
第五节 姿势与意义
第六节 语言、思想和语词
第七节 言语——思想的终极
第八节 存在语言观与普通语义学之间的区别

第四部分 梅洛一庞蒂的意义生成观和哲学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知觉之中的意义
第三节 表达中的意义
第四节 历史中的意义与意义中的历史

第五部 分语言与作为对象的语言——海德格尔、卡尔纳普、蒯因对语言的思考

第六部分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论梅洛一庞蒂的身体一语言观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从体验的身体到感性化的语言
第二节 身体的处境意识与身体的视域语境场
第三节 翻译是“既传播又被抹除,不传播又等于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