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税法与私法关系总论:兼论中国现代税法学基本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61511
  • 作      者:
    李刚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刚,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厦门大学财税法教学团队”骨干成员;现任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CITACT―XMU)副主任,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英国赫尔大学法学院(2010年3―6月)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2012年9―11月)访问学者。自1998年以来,已在《法学研究》、《税务研究》、《中外法学》、《法学评论》、《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经济法论丛》和《财税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独著或合著论文五十余篇。独著《现代税法学要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合著《现代财税法学要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参编《国际税法学》(刘剑文主编,第1、2版)、《财税法学》(第2版;刘剑文主编,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税法学》(廖益新主编,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宏观调控法研究》、《财税法学研究述评》、《经济法学》等教材或论著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税法与作为私法的民商法之间何以能够发生关系?如何发生关系?发生的关系又应如何协调?本书回答的正是上述问题。换言之,本书研究的主旨就在于发掘税法与私法关系的本源,分析二者关系的形态,并且探讨当二者关系产生冲突时应如何加以协调。<br>本书认为,以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障为本源,税法与私法之间具有内在而又广泛的联系,表现在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两方面。前者,以契约精神及其所内涵的“自由、平等和权利”等要素为支点,深入影响到税法的概念和本质、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行为、税法的价值和原则等基本范畴;后者,则以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为媒介,进而导致税法在税收债务关系的要素和变动等方面对私法的借鉴和引入。由此,作者试图以税法与私法的关系研究为起点,突破传统税法学缺乏自身理论基础的困境,促成其向现代的转变,形成中国现代税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br>
展开
目录
目录<br>导言困境与变革——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br>一、困境——传统税法学理论基础的缺乏<br>二、变革——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br>三、小结<br>第一章税法与私法关系的渊源<br>第一节税法与私法关系探源——国家、税收和财产所有权<br>一、税收的起源及其本质——阶级斗争说和社会契约论<br>(一)阶级斗争说中的矛盾与对立——权力与权利的脱离和冲突<br>(二)社会契约论中的和谐与统一——权利与权力的协调和契合<br>(三)税收和税法概念新说<br>(四)“税收的传统三性”特征新解0<br>二、税法与私法关系的本源——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障<br>(一)市场经济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确认<br>(二)依法治国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保障<br>(三)法治的租税国家——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br>第二节税法与私法关系溯源——税法与私法关系的历史沿革<br>一、税法与私法关系的历史沿革——以借用概念之争为中心<br>(一)税法与私法关系分合史<br>(二)借用概念和固有概念之争<br>二、借用概念问题的厘清<br>(一)私法概念借用的必要性<br>(二)税法借用概念的具体问题分析<br>(三)协调统一说——税法与私法关系之我见<br>三、我国首例个人捐赠税案——税法借用概念的实例分析<br><br>(一)基本案情<br><br>(二)从税法借用概念角度对本案的具体分析<br><br><br>第二章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收法律行为<br><br>第一节税收法律关系新论<br><br>一、我国传统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述评<br><br>(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表述<br><br>(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总结<br><br>(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br><br>二、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税收法律关系性质之争<br><br>(一)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对立的形成——德国的一元说<br><br>(二)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的发展——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二元论<br><br>(三)我国大陆关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新观点——分阶段论和分层面关系说<br><br>(四)从权力关系说到债务关系说<br><br>三、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建立的前提——合理的理论背景<br><br>(一)税法与国际税法——税收法律关系与国际税收法律关系<br><br>(二)税收法律关系的范围<br><br>四、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建构与解读<br><br>(一)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的建构<br><br>(二)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的解读<br><br>第二节税收法律行为初论<br><br>一、税收法律行为概述<br><br>(一)税收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br><br>(二)税收法律行为的性质——与行政法律行为及私法法律行为的关系<br><br>(三)税收法律行为与税法上的事实行为——税法上行为的体系<br><br>二、税收法律行为的私法学分析<br><br>(一)国家的税收立法行为与征税行为<br><br>(二)税务机关的税收行政处分<br><br>(三)纳税主体的税法意思表示<br><br><br>第三章税法的公平价值<br><br>第一节税法的公平价值体系<br><br>一、税法的平等适用——第一层次的形式正义<br><br>(一)平等价值在税法中的体现<br><br>(二)强调税法平等价值的必要性<br><br>二、税法的征税公平——第二层次的实质公平<br><br>(一)西方税法基本原则理论中的征税公平原则<br><br>(二)征税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br><br>三、税法的本质公平——第三层次的公平价值<br><br>(一)税收法律关系的第一层面<br><br>(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第二层面<br><br>四、税法公平价值研究的理论意义<br><br>(一)重新明确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之间的关系,为税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br><br>(二)构建税法公平价值体系,为税法价值论的形成奠定基础<br><br>第二节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的现代化——由税法公平价值研究引发的思考<br><br>一、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的现代化<br><br>(一)中国税法现代化的含义与主要内容<br><br>(二)契约精神——中国税法现代化的支点与核心<br><br>二、由依法治税到税收法治<br><br>(一)我国依法治税理论的历史回顾<br><br>(二)依法治税的概念和内涵<br><br>三、税收法律意识的重构<br><br>(一)反映实在税法既存价值观念之税收法律意识的误区<br><br>(二)以税法应有的公平价值观念指导重构税收法律意识<br><br>四、税法的作用与功能<br><br>五、现代税法学的学科体系<br><br><br>第四章税法原则与私法原则的融合与协调<br><br>第一节税收法定主义<br><br>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历史意义<br><br>(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发展<br><br>(二)以“同意”为核心——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意义<br><br>二、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内容<br><br>(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含义<br><br>(二)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内容<br><br>三、从法解释的角度看我国《宪法》第56条与税收法定主义<br><br>(一)范围性因素<br><br>(二)内容性因素<br><br>(三)控制性因素<br><br>(四)税法上可否反于文义解释<br><br>第二节实质课税原则<br><br>一、税收规避的基本理论<br><br>二、实质课税原则的立法例<br><br>三、实质课税原则在治理税收规避中的运用<br><br>(一)在治理税收规避中运用实质课税原则的理论难题<br><br>(二)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规避行为治理中的实际运用<br><br>第三节诚实信用原则<br><br>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及其法理基础<br><br>(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的争论<br><br>(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的法理基础<br><br>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及其法理基础<br><br>(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法理基础——与税收法定主义的关系<br><br>(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要件<br><br>(三)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效果<br><br>三、诚实信用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br><br>(一)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br><br>(二)诚实信用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之间的关系<br><br>四、诚实信用原则与情事变更原则<br><br>(一)情事变更原则适用于税法的要件<br><br>(二)情事变更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效果<br><br>(三)诚实信用原则与情势变更原则之间的关系<br><br>(四)对我国税法中情事变更原则的分析<br><br><br>第五章税收债权债务法律关系<br><br>第一节&nbsp;税收债务关系概述<br><br>一、税收债务关系的概念和特征<br><br>(一)税收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分类<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概念与特征<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的主体<br><br>(一)税收债权人<br><br>(二)税收债务人与税收义务人<br><br>三、税收债务人的主体资格<br><br>(一)税收权利能力<br><br>(二)税收行为能力<br><br>(三)税收责任能力<br><br>第二节税收债务关系的客体和主要内容<br><br>一、税收给付请求权的概念与分类<br><br>(一)税收给付请求权的概念<br><br>(二)税收给付请求权的分类<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扩张——税收连带债务<br><br>(一)税收连带债务<br><br>(二)第二次纳税义务<br><br>第三节税收债务关系的变动<br><br>一、税收债务关系的产生<br><br>(一)税收债务关系产生的时间——课税处分说与构成要件说<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成立、有效与生效<br><br>(三)对税收预缴请求权的分析<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的变更<br><br>(一)税收债务关系主体的变更<br><br>(二)税收债务关系客体和内容的变更<br><br>三、税收债务关系的消灭<br><br>(一)税收债务的履行(清偿)<br><br>(二)税收债务的抵销<br><br>(三)税收债务的免除<br><br>(四)税收债务的消灭时效<br><br><br>结语<br><br><br>主要参考文献<br><br><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