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核心法为什么要讲框架和位次?
“框架”是个通俗形象的比方,它比“模式、格式、结构、短语、句子”等术语的所指范围还要大,可以代替上述五种术语。核心法加上“框架”两字还有两点考虑:一是为了与众多的核心分析法②区別开来,一是为了反映我们的语言观、析句观。
我们认为语言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法框架。人们从小学话,就在与生俱来的大脑语言中枢里积累词和固定短语、储存语法框架,也就是形成吕先生说过的语感(语义感和语法感等),人们从小在干百次听说中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幼儿学会单说“妈”“吃”,这样的单词句就是零框架,学会说“吃饭、要糖”,两者就是动宾框架,“没吃、不去”就是状中偏正框架,“吃完、打碎”就是中补框架,“我吃、妈妈给”就是主谓框架……“我吃糖”就是由主谓和动宾两个简单框架套叠而成的一个复合框架(主动宾框架),“我不吃糖”是由三个简单框架套叠成的一个“主状动宾”框架。如果故意说成“我不糖吃”(主状宾动),小孩听了会知道不对,因他的语法感中没有这样的框架。故意说成“不糖我吃”,小孩儿听了也会摇头。把这四个词打乱之后给小学生造句,他会把“我”放在主位,把“不”放在状位即动词前,这就是放进“主状动宾”的复合框架,也就不可能造出“不我糖吃…‘吃不糖我”等,因为脑子里没有这样的框架。我见过一个学讲普通话的广东人,讲普通话时,无意中说出“给钱他”,赶快改口说“给他钱”,就是因为广州话双宾框架在他的脑中根深蒂固,稍不注意就脱口而出。有些框架有凝固性、整体性,里面成分的结合有超常性,拆散框架就不能另行单独组合。比如“不入不鬼”可以说,“不入”或“不鬼”就不能说。又如“不东不西”“不男不女”也一样。是“不×不×”这个框架使不能结合的词语也能结合,又如“人不入鬼不鬼”“男不男女不女”,也不能单说其中的“人不入”,是“×不××不×”这个框架使然,拆散单说“×不×”就不行,必须是并列对举才行。又如“唱支山歌”的“支山歌”不能离开动宾框架而自由作其他成分。又如“鲁迅浙江人”这个“名.名”组合能成句子,依靠的是主谓框架赋予的力量,离开该主谓框架的语用条件,就失去活动能力。又如“借你两本书”拆开单说“借你”不行,意思变成“把你借走”,只有在双宾框架中才有“向你借”或“借给你”这个双宾框架赋予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