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翻译应具备的素养
从事翻译工作,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翻译工作者应有较高的外语和汉语水平,这自不待言。同时,还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当然,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翻译工作者要有敬业精神,工作中容不得懈怠和马虎。翻译是文字工作,下笔要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就会出差错,有时候差之毫厘,就可能失之千里。
英汉对译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活动。英语和汉语达不到一定功力,翻译时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能圆满地完成翻译任务。英语水平不高,在英译汉时,理解原文就会发生困难;汉译英时,语言表达就会出现问题。汉语水平不高,则会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因此,翻译工作者首先必须在英语和汉语上都有较高的造诣。
关于翻译,林语堂有这样的见解:“翻译的艺术所依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技术问题有正当的见解。此三者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像英文文法之于英文作文。”林语堂的这番话道出了译者应具备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是颇有见地的经典之论。
除此之外,好的翻译还应该是一位杂家,也就是说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这是由于翻译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除少数从事本专业的专职翻译外,大多数以翻译为职业的人所接触到的翻译材料,常常会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无所不包。如果译者没有较广泛的知识,翻译起来就很吃力,译文的质量也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翻译时事方面的文章,译者须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了解;翻译贸易方面的材料,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贸知识和专业词汇;翻译法律文件,则应熟谙法律用语。当然,要求翻译工作者样样在行,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难以做到的。然而,努力熟悉要译的材料,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则是做好翻译的一个重要条件。“杂家”之谓,就是要求翻译工作者有广博的知识。知识面越广,做起翻译来就越得心应手。
0.6翻译课的任务
翻译课首先是一门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为今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系统的翻译练习,而不是依靠传授所谓的翻译理论能做到的。
初学翻译的人,缺少的是翻译实践以及对翻译的认知。翻译课的开设,是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获得感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掌握翻译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翻译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历来都是当作一门技巧(技能)来进行教学的。同其他任何一门技巧一样,翻译技巧只能通过翻译练习来获得。当然,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是有帮助的。但是,把翻译当作理论来教,会使教学走入误区,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无多大好处,至少对于初学翻译的人来说,过早涉及翻译理论是不合适的。翻译理论可以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但不应成为翻译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门实践课,翻译课不同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课程,后四者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翻译则是建立在这四门课程基础之上的综合语言课程。听力、口语、阅读可以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开设,还可以在以后各个阶段继续深化。然而,在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中,翻译课是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知识之后才来学这门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