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9363
  • 作      者:
    张道新,董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运用语义学、逻辑学、认知理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范畴理论,阐释了现代汉语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词义范畴和词义结构对词汇、句法和修辞等语言现象发生作用的逻辑原理。《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的读者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师和外国留学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素的“名属相指”现象 
  对复合词语素义和词义的阐释是汉语词汇教学和词典释义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对语素义的解释不考虑意义范畴、复合词造词与语素的表意功能结合不紧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在词汇学范畴探讨是不够的,需要从深层的逻辑机理上才能找到更系统、更科学、更能与不同语言的共同逻辑机制联系起来的理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最早提出了范畴理论,认为对一个对象的认识具有范畴性,并划分出包括实体在内的10个属性范畴,指出“每一个不是复合的用语,或者表示实体,或者表示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对实体的说明是以属性来完成的,存在“实体—属性”的基本逻辑模式。这种思想不仅是逻辑学的基础,也是分析语言表达现象的重要思想方法。 
  从范畴理论角度来看,汉语复合词的语素,或表示实体意义,或表示属性意义。表示实体的语素是物质和精神实体的名称,如“日、山、人、虎、心、木、思、情”等;表示属性的语素,意义类型庞杂,如“五、好、互、京、昨、红、热、走、迷、病”等表示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等的语素都属此类。为方便叙述,在此分别称之为“实体名素”和“属性语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词义的知识本质
第一节 词义的来源是知识
一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词义的根源
二 人的生存意志与享受意志是词义的精髓
三 词义形成的路径和形态
第二节 词义内容的三重性
一 认识意义
二 认知意义
三 语文意义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对词义研究的价值
一 关于“范畴”
二 “实体-属性”说明模式
三 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实体义
第一节 物质性实体义
一 自然物质性实体义
二 人工物实体义
第二节 精神性实体义
一 感知义
二 知识义
三 欲望义
第三节 事件性实体义
一 自然事件义
二 社会事件义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上)
第一节 时间义
一 时间义的形态
二 时间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空间义
一 空间义的形态
二 空间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运动义
一 关于“运动”和运动义
二 状态型运动义
三 关系型运动义
第四节 性质义
一 关于“性质”
二 性质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形态义
一 关于“形态”
二 形态义
第六节 数量义
一 关于“数量”
二 数量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功能义
一 关于“功能”
二 功能义的次范畴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下)
第一节 结构义
一 关于“结构”
二 结构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程度义
一 关于“程度”
二 程度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方式义
一 关于“方式”
二 方式义的次范畴
第四节 关系义
一 关于“关系”
二 关系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范围义
一 关于“范围”
二 范围义的次范畴
第六节 结果义
一 关于“结果”
二 结果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尺度义
一 关于“尺度”
二 尺度义的次范畴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义结构
第一节 词义结构
一 词义结构的含义
二 词义结构的建构
三 词义结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四 词义结构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一 自然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二 人工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三 事件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四 精神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第三节 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一 运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二 性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三 数量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四 状态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第六章 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衍生
第一节 词义变化的形态
一 词义变化的基本形态
二 同一词形的词义变化
三 基于同一范畴的词义分化
第二节 词义的内涵性衍生
一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识动因
二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知机制
第三节 词义的外延性衍生
一 外延性衍生的机制
二 外延性衍生的谱系性

第七章 属性聚焦:现代汉语复合词的造词机制
第一节 “属性聚焦”是复合词造词的认知机制
第二节 词形对词义结构的反映方式
一 本义化
二 隐喻化
第三节 词义结构与词长的关系
一 关于词长
二 词长的变化

第八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素义及其范畴性
第一节 主谓型复合词
第二节 述宾型复合词
一 述宾型复合词的词义范畴
二 述语语素的意义范畴
三 宾语语素的意义范畴
第三节 状中型复合词
一 状语语素的时间义
二 状语语素的空间义
三 状语语素的形态义
四 状语语素的方式义
五 状语语素的范围义
六 状语语素的数量义
七 状语语素的程度义
八 状语语素的动因义
九 状语语素的尺度义
十 状语语素的机缘义
第四节 定中型复合词
一 定语语素的主体义
二 定语语素的时间义
三 定语语素的空间义
四 定语语素的功能义
五 定语语素的结构义
六 定语语素的运动形式义
七 定语语素的形态义
八 定语语素的数量义
九 定语语素的评价义
十 定语语素的范围义
十一 定语语素的客体义
十二 定语语素的类属义
十三 定语语素的关系义
第五节 述补型复合词
一 补语语素的时间义
二 补语语素的处所义
三 补语语素的变化义
四 补语语素的结果义
五 补语语素的程度义
第六节 联合型复合词
一 同指
二 合称
三 兼具

第九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形态义语素
第一节 形素
一 形素的表达类型
二 形素的表义方式
三 形素的语法分布
第二节 态素
一 态素的表义类型
二 态素的意义范畴
三 态素在复合词中的语法分布

第十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素的“名属相指”现象
第一节 “名属相指”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以名指属”
一 “以名指属”的意义范畴性
二 实体名素的结构性分布对语素义的制约性
第三节 “以属指名”
一 属性语素的择取理据
二 “以属指名”的指称功能
三 “以属指名”的意义范畴性
第四节 “名属相指”现象与词典释义
一 “以名指属”复合词的释义
二 “以属指名”复合词的释义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词语组合的意义耦合机制
第一节 什么是词义耦合机制
第二节 耦合机制的逻辑原理与过程
一 同一律与不矛盾律是耦合机制的逻辑基础
二 词义结构的互显
三 词义结构的篡改
第三节 耦合机制与语义断桥
第四节 耦合机制与词语组合形态
一 同一性组合与悖谬性组合
二 简单组合与复杂组合
第五节 耦合机制对语法语义现象的作用例析

第十二章 现代汉语动词词义与句法结构
第一节 动词的词义结构
一 动词的语法结构类型与运动意义
二 动词词义结构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 动词的词义范畴
第三节 动词对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性
一 动词的相关句法成分
二 动词对直接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
第四节 动词与主体范畴
一 对实体范畴的制约
二 对数范畴的制约
三 对性范畴的制约
四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
第五节 动词与客体范畴
一 对形态范畴的制约
二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
第六节 动词与方式范畴
一 智能型制约
二 自然型制约
第七节 动词与时间范畴
一 恒常性制约
二 非恒常义制约
第八节 动词与空间范畴
……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与意义化修辞格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词语尺度义范畴及其词义阐释作用
第十五章 现代汉语物质实体名词的内涵性与外延性词群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