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
举办会展活动,需要一定的会展场所,要求对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环境进行投资建设。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有利于区域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例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计超过216亿元,使昆明的市政建设提前了10年。上海市在实现“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这一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先后建成了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上海农展中心、上海广大会展中心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加快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步伐。通过筹备APEC会议,上海旅游、商业、交通等硬件设施得到了飞速发展,所有的四星级酒店全部消除移动通信盲点,300多名中外记者可以同时上网,借APEC东风,上海市政府进行了长远规划,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整容”活动,各景观道路建筑整容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对100多条道路进行了专项整治,使上海路面的平整度达到历史最好状态,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给下萨克森州持续带来近50亿欧元的投资,不仅使州内的交通通信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值得一提的是使旅游基本设施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包括“城市花园”项目的配套设施、“世界博览会动物园展示”项目、“海洋世博会”项目、“石上世博会”项目和“于尔岑火车站”项目等,其中的“世界博览会动物园展示”项目使汉诺威动物园改造成“难忘之园”,到2003年为止已接待了105万参观者,成为德国最成功的动物园之一②。这些项目不仅极大提升了汉诺威城市的整体形象,拉动了投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为汉诺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2.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会展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带动两个方面。
(1)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带动
会展活动,尤其是专业行业的展会活动,比如一些机械展、家具展、服装展等,对区域的优势产业有着极大的带动和培育作用。检视国际上声名远播的会展中心城市,不难发现,它们大都从本国、本区域的产业比较优势乃至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着眼,向全球受众通过会展的形式展出自己的经营理念、创新路径、产品性价比、交易对象及其对价等。美国休斯敦的航天器材展、芝加哥的硬质合金材料展、亚特兰大的IT展,意大利米兰的时装展,德国慕尼黑的建筑机械与建筑材料展,日本东京筑波科技发明展,巴黎的时装、化妆品、航空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在国内,多数稍有名气的会展,比如北京TI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上海浦东科技馆的科技展、大连时装展、西安酒店用品展、广州商品交易会、昆明花卉展、成都糖酒会、家具展、珠海航空展等,基本上都是与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紧密相连。
通过会展业的长足发展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案例颇为丰富。通过举办10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后简称“义博会”),义乌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作为一个行业重镇,在2005年3月的中国会展财富论坛和2005年7月的中国会展年会上,义乌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城市。经过6年时间的培育,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不仅为成都市会展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还带动了成都家具制造业的发展。2005年,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展位数达到2200多个,是首届展览会展位的5倍多,交易额也较2004年增长83%。作为中国三大家具制造中心之一,成都家具工业2005年总产值突破了200-元,吸纳就业人口超过45万多人。会展业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建筑、旅游、餐饮、金融保险等其他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使区域的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