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63922
  • 作      者:
    蒋庆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蒋庆,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53年生,字勿恤,号盘山叟,祖籍江苏徐州,出生、成长于贵州贵阳。著作有《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再论政治儒学》《广论政治儒学》《儒学的时代价值》《生命信仰与王道政治》《以善致善:蒋庆与盛洪对话》等,另有英文版的《儒教宪政秩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选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代表作,十多年来,“政治儒学”一词因《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修订本)》而为中国思想界所熟悉,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并增补了盛洪先生所作的序言。全书论述了政治儒学的各个问题,对西方自由主义、中国民族主义等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展开
目录
序:在传统的边际上创新(盛洪)
自序

第一章 政治儒学与当代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第一节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
(二)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严重后果
(三)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原因
(四)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是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五)结语:政治儒学的时代使命
第二节 当代新儒学在“外王”问题上的缺失
(一)当代新儒学的外王观
(二)当代新儒学外王观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儒学开新外王所欲凭借的传统思想资源
(四)结语:正确认识儒学传统与西方民主
第三节 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
(二)王阳明良知学说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同异
(三)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定位及“新外王”评议
(四)结语: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

第二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儒学传统
第一节 政治儒学的渊源、特征及与西学的关系
(一)儒学两大传统的消长
(二)政治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传统
(三)政治儒学的基本特征
(四)政治儒学与政治化的儒学
(五)政治儒学与西方学术的关系
(六)结语:政治儒学的历史使命是创造中国式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一)韦伯与责任伦理
(二)生命儒学与政治儒学
(三)政治儒学传统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四)结语:正确理解责任伦理的性质与两大儒学传统
第三节 重建“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
(一)复兴经学与“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系统
(二)“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以今文“家法”建构制度创造历史
(三)“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举例
(四)重建政治儒学“以制说经”传统之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四节 儒教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观
(一)儒教的政治观——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
(二)儒教的法律观——无讼去刑的法律理想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
(三)儒教的婚姻观——本天继后的嫁娶观、男女有别的婚义观与正夫妇之始的政教观
(四)儒教的群己观——尽其在我的人伦观与互为义务的名分观
(五)儒教的教化观——六艺之教的王化观与人格之教的德化观
(六)儒教的历史现——自作天命的未济观、世乱文治的三世观与文质再复的变易观

第三章 政治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第一节 超越西方民主回归儒家本源
(一)天道与自然法
(二)道德心性与自然法
(三)儒家道德与自然法
(四)普遍人性与人类政治
(五)儒家本源与西方民主
(六)小结
第二节 儒家文化:建构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深厚资源
(一)大一统中的多元社会
(二)正义谋利下的市场经济
(三)忠信仁爱下的契约关系
(四)庶富教下的物质繁荣
(五)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
第三节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
(一)大一统思想的本来含义
(二)大一统思想的真实价值
(三)大一统思想的现代意义
(四)结语: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是中国政治文化重建的重要资源
第四节 从中国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的几点看法
(一)当今之世不可能形成一种“全球伦理”
(二)切实遵循各种文化中已有的“本土伦理”
(三)《全球伦理普世宣言》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
(四)几个具体问题

第四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及东亚政治文明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方向
(二)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儒家文化与中国政治的重建
(五)儒家文化与中国道德精神的回归
(六)结语:儒家文化能“证成”并“贞定”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
(一)东亚概念及其政治传统的界定
(二)后冷战时代东亚遗留的政治问题
(三)东亚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四)结语: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政治东亚”的重建

第五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之缺失及其对治之道
(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无根的民族主义
(二)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不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
(三)以儒家传统作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根本是把中国建成现代国家的先决条件
(四)结语:以儒家文化建立中国实质性的民族主义
第二节 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
(一)基督信仰与历史文化
(二)基督信仰与民族精神
(三)基督信仰与生命选择
(四)结语: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永恒冲突及其相处之道
第三节 评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观
(一)文明的冲突是永恒的冲突
(二)文明的差异并非导致武装冲突的主因
(三)文明冲突的性质
(四)儒家并不可怕
第四节 《春秋》书法下的戊戌变法
(一)何谓“实与文不与”的《春秋》书法
(二)“实与”戊戌变法
(三)“文不与”戊戌变法
(四)结语:《春秋》书法的现代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