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20世纪的文学批评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相对于以前的文学批评而言,20世纪的文学批评更加细腻,探讨的问题也更加深入。但随着批评的深入,批评家们发现批评愈来愈艰难,有时简直感到无所适从。显然,要使批评更加切合于创作实际,使其具有更大的有效性和引导性,从体验的角度切人,不失为一种可以取效的方法论视角和批评框架,尽管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过体验评析的方法,但均不够深入和完整。翻译作为再创作,与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不无共通之处,因而体验批评方法论的探讨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乔治,布莱指出:“要等到21世纪,才能看出本世纪是否是一个伟大的批评的世纪。”要使20世纪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批评的世纪,就不仅在于拥有多少种批评方法,重要的是要具有几种可供操作的、富有成效的批评方法,简言之,要拥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具有现实批评成效的批评方法。与文艺批评一样,翻译批评亦应如此。因为从翻译美学的观点来看,除机器翻译以外,任何语际转换活动都是一种审美活动,包括艺术语言转换和非艺术语言转换,都具有且必然处于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即感知(观)、想象(品)、理解(悟)、再现(译);任何语际转换都必然处于特定的翻译审美创造过程中,包括审美选择和审美加工。其中,认知与体验是两大关键所在。
体验具有艺术欣赏的最高理性内涵,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状态。它也是艺术批评的前提条件之一。文学创作实质上是作家对于生活的体验,文本是体验的物化或表述;显然,文学批评也应切入文学创作的本质。因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都是文学活动,都应体现文学的本质属性。只是两者的过程是逆向的,文学批评必须经由文本解读来进入体验,而文学创作是经由体验来迹化文本。创作家对人生、社会、现实体验愈深切,表现才能愈深刻;批评家的体验愈周详,通过解读加以评说的力度才能愈厚重。
对于批评家而言,作品就相当于另一种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他所能做的只能是悉心地体验作品,在进入文本世界的基础上来展开批评。因此,必须提倡体验的批评观,并且必须有一定的批评方法相对应,这种批评方法就是体验批评观。
体验批评方法观就是指批评者在批评文本时,也要像作家创作作品一样,全身心地体验和感受文本所展现的内容,通过体验和感受,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并通过艺术分析,表里一致地去进行解构,最终进入批评文本的建构。
……
展开